想到這里,所有人盡都默然,一句話也不敢多說。
看到眾臣的反應,趙昚眼中露出一股笑意,心中冷哼一聲。
他就知道這幫大臣,畏威而不畏德,大部分都是只為升官發財的官僚,沒有幾個真正為國為民的。
往常他提出什么議案,沒說兩句就有大臣跳出來,扯幾句圣人的微言大義,惹的人老大不痛快!
現在好了,有一個不是讀書人的道士到了平章軍國事,你們就一個個的不敢吱聲了?
原來是一群欺軟怕硬的家伙罷了。
趙昚心中升起濃濃的不屑之色。
想到這里,他手伸進懷中,握住了那本經書。
那是封舟送給他的,告訴他只要按照書中記載的內容修煉,一兩年之內,就會有所成效,不敢說長命百歲,但是身強體壯,拳打猛虎、腳踢惡龍的本事還是有的。
那個時候朕生殺予奪,狠狠地收拾你們這群文官!!
想到這里,趙昚又看了一眼封舟,心道:“接下來你得繼續演啊!”
封舟當然明白趙昚的眼神,微微一笑,從懷中取出一份奏章,說道:“陛下,貧道感念諸葛武侯當年的出師表,在此做檄文一篇,請陛下預覽!”
趙昚道:“封真人的文采,朕向往已久,來人,呈上來。”
立刻有太監走下臺階,接過奏章,叫道趙昚手中。
其實這篇檄文,乃是趙昚讓史浩提前寫好,交到封舟手中,關鍵時候拿出來,在朝堂上一念,提升軍威士氣。
趙昚接過來,隨意一覽,頓時雙目一凝。
這篇檄文,和史卿寫的不一樣啊!
但是更加理直事明,氣勢磅礴。
趙昚不禁一拍扶手,叫道:“好文采!”
眾官員見趙昚這般模樣,心中不由得一曬:“你們串通好的文章,還這么有模有樣!”
卻見趙昚道:“虞愛卿,你來讀一遍這篇北伐檄文,念給諸愛卿聽一聽!”
“臣遵旨!”虞允文接過檄文,粗略的看了一眼,差點跳了起來。
他連忙正了正面容,收斂心神,大聲念到:“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然達人志士,皆有冠履倒置之嘆……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當降生圣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北逐胡虜,拯生民于涂炭,復宋廷之威儀……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當虞允文仰揚頓挫,將這篇氣勢磅礴的檄文念完之后,文武百官全都長大了嘴巴,連張浚、陳康伯等人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所有人都久久不語,心中也只有一個念頭:“看樣子,這片北伐檄文分明出自封舟文筆,他一個道士竟然有如此氣勢磅礴之文采,只怕天下間的文人墨客都比不過啊,這分明是狀元之才啊!”
也有人想到:“此人文采斐然,即使執掌兵事,也是儒將啊!分明是讀書種子啊!”
趙昚也抑制不住激動,站起來道:“好文章,好檄文!封卿,有你這篇檄文,中原士紳百姓必定會簞食壺漿以迎枉師,這篇文章,抵得上十萬大軍!朕果然沒有看錯人!”
封舟微微一笑:“陛下謬贊,北伐成不成功,還要看將士是否奮勇拼命。”
“好好好!”趙昚道:“愛卿只管用兵向前,朕為你坐鎮中樞,保證你衣食無憂兵器完備!對了,你出征之日,朕為你送行!”
滿朝文武百官看著他倆君臣相得,委實默然無語,有人開始琢磨念頭,生出投靠之意,但更多的人則眼珠子亂轉,不知道內心深處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