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舟兩次向太清行禮,第一次是同時拜見兩位圣人,這是后輩見前輩,客人見主人之禮。
而他第二次復拜太清,則是因為他在太易紀轉為太極紀之時,曾經被太清召喚點化,遂在此世出現,這是對太清的感激之。
他本以為,召喚他的應該是太清。
但沒有想到,與他對話的卻是玉清。
雖說老子一氣化三清,這太清、玉清,加上上清,差不多都是一體多面,但封舟可沒有達到以“一”而知“全”的無限境界,根本無法看清二位圣人的跟腳,自然只能將這兩人當成兩人。
此時玉清緩緩道:“我觀你雖在太易紀就已成玄仙之體,但太清開天辟地之后,你卻未出現,直到成為朱紫國太子,方才顯示你的跟腳,如今你天賦覺醒,廣述道德,多有令人深悟之言,若是道法理念而論,你當為玄門新圣。”
封舟忙道:“弟子不敢!”
“坐而論道,達者為先,貧道豈是打壓后輩之人?你我三人,且先論道。”
說罷,玉清伸手邀請,請封舟入茅廬一敘。
封舟不敢推辭,與玉清、太清一道入內。
坐下之后,他依舊心緒不平,低聲問道:“彌羅宮外,有群賢畢至,天尊拋下他們,而在此論道,怕是不妥吧?”
“無妨,群賢雖多,卻是因緣守舊之輩,道法堅固,既不能改革,也不能精進,唯固執二字而已,如今彌羅宮大門已開,混元道果,且讓自己商討,我與師兄在此,只與你這小友暢所欲言。”玉清淡淡說道。
“我這么有面子?”一時之間,封舟感覺自己如在云霧之中一般。
放著這么多圣賢不理,卻和自己談論道法,這種超國民待遇實在令封舟受寵若驚。
不過封舟畢竟是做了無數紀年的東極青華大帝,即便是受寵若驚,依舊是古井不波,與兩位圣人一起入內。
這三人,一個是圣人無為,一個是大道于心,一個是砥礪前行。
即便在法力和道經上有著巨大的鴻溝一般的差距,但無疑,這三人都是此世智慧最通達之人,兩個個是道家道祖,一個是后進達人,更是拿文明為棋盤,書寫心中縱橫,經世濟民,萬民心中大圣之尊,也由此融會貫通的智慧,能稱得上是玄妙圓融,半分無虛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