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錦衣衛左都督,當年在揚州便殺的人頭滾滾。
到了長安之后,主持京城嚴打,雖然沒殺幾個人,可是將大多數地痞流氓住起來軍訓勞教,很是收拾了不少人。
如今來到松江,重操舊業,林昭玩的是駕輕就熟。
他親自坐鎮,主持松江“嚴打”,端的是雷厲風行,也就是兩天的工夫,大部分案子已經是審結,身上沾著人命官司的都是殺頭抄家,拐賣婦女的也都是殺頭抄家,曾經斗毆傷人的也都是殺頭抄家,其余人等都是苦役若干年。
算計下來,縣內一曰間就定了兩百五十多人的死刑,八百多人的苦役,當真是嚴刑酷法了,抄沒的家產也是豐厚,想要上下其手的差役,也被監管的林昭親衛抓出來,一并充了苦役。
如果算上昨曰間當街被格殺的一干人,這兩曰間已經死的和將死的,差不多超過了四五百,直接把松江府的鄉紳百姓給嚇的心驚膽戰,各個謹慎小心,不敢有絲毫的違背王法之處。
大周律法,就算是縣令判了斬立決,犯人也不會立刻被斬首的,照例要層層上報,然后刑部匯總到天子那邊勾決。
這從基層一步步上行,一直到了京師宮中,要經過若干道手續,官員們層層核準,不少判決在這些核準的過程中就被駁回,要求重審。
但林昭主持的判決一上報,無論是府里還是省里,都沒有半個字的阻攔,直接就是用印署名,然后上報,一路直送長安。
要知道封建時代,儒教禮法浸透官場里面,大家都講究“仁義”,一個主政官員判的死刑過多,考績上就不會有什么好言語,至少“酷吏”的帽子是很難摘下了。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官員們要想不戴“酷吏”的帽子,卻想著收拾治下惡霸地痞,也不是沒有辦法。
直接一個站籠就能搞死人。
判決文書送到刑部的時候,看到這么多死刑的人犯,刑部侍郎看不下去了,便要和刑部尚書商議。
“大人,松江府如今實在不像話,竟然一口氣報上來兩三百人的死刑,簡直是荒唐,這林昭分明是草菅人命!”
刑部尚書掃了他一眼,只是說道:
“松江府的文書,可有什么不合規矩之處?”
“這個倒是不見,口供畫押都是齊全。”
“那你就報到宮里去,讓君上圣裁就是,你操的什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