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些東西還沒有弄回來,大明的糧食產量卻已經有了顯著提升。
徐多藝固然不懂得種地,但是他懂得弄肥料啊。
在他這位化學專家親自動手下,雖說沒有造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肥,卻有了一些替代性的產品。
用上徐多藝搞出的肥料之后,莊稼的產量確實有了不小的提高。
而且,徐多藝還召集了全國的農業專家,用他腦袋里那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匯合各位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搞出來一本適合當代農民使用的小冊子。
有了科學的指導之后,種地這件事本身似乎都變得輕松了一些。
如此風調雨順,徐多藝便順理成章地坐到了內閣首輔之位,宮九似乎對他無比放心,大權盡數下放。
甚至可以說除了皇帝的稱號之外,徐多藝與皇帝也無甚分別。
不過徐多藝并沒有謀朝篡位之心,他只想為百姓多做實事的同時,盡全力打壓刺繡產業。
所以在有了農業之基之后,徐多藝便開始著手工業革命。
徐多藝推出的第一款機器不是別的,正是珍妮紡織機,不過在這個時空,應該叫做薛冰紡織機。
徐多藝本想厚顏無恥地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然而他此時身為首輔,為一個紡織機冠名有些跌份,索性就用了薛冰的名字。
薛冰對此倒是很高興,殊不知徐多藝的小小惡趣味,因為珍妮紡織機原本就是以其發明者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女兒的名字命名的。
當日,薛冰雖然因為徐多藝瞞著她謀反一事,很是不開心,但是最終還是選擇重歸于好。
徐多藝入朝為官之后,兩人便正式拜堂成親。
如今薛冰已為徐多藝產下一子一女,兩人兒女雙全,日子倒也幸福美滿。
只是不知道,徐多藝能否養出個小閣老來。
徐多藝的心思并不在這上面,他還是一心推行著他的工業革命。
水力紡紗機、水力織布機相繼登上了歷史舞臺,家庭紡織業一時間哀鴻遍野。
徐多藝知道這是工業革命的必要代價,除了頒布保護這些家庭的一些政令之外,引導剩余勞動力進入其他產業之外,他亦無能為力。
樹挪死,人挪活,倘若不能在這個滾滾向前的時代中努力尋求變化,那么被前進的車輪所碾壓也是他們不得不接受的結果。
把整個紡織行業“禍害”完后,徐多藝終于對刺繡行業下手了,他推出了人力縫紉機!
徐多藝小的時候在老輩人家里見過縫紉機這種機器,它的使用看上去似乎并不復雜,腳下踩動踏板,上面的針就會根據踩動的速度落下。
盡管在使用上似乎并不難,但是在研發和制造上著實讓徐多藝下了一番功夫。
縫紉機的核心是線圈縫合系統,徐多藝不識其中原理,自然走了不少歪路,還好他身邊有一群成熟的工匠,最終才將這種縫紉機制造了出來。
在縫紉機出世以后,徐多藝便開始對其進行大力推廣,并讓人暗中為其造勢。
人大抵都是喜新厭舊的,更何況機器造物在此時便代表了先進。
無論是追求先進,還是為了拍徐多藝的馬屁。一時間機器制造的衣服完全碾壓了手工制品。
既然用縫紉機做衣服,速度又快,價格又高,誰又會去繼承和發展傳統的手工織品呢?
徐多藝的計劃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