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們不僅速度極快,飛行動作也非常靈活。
最關鍵的是,它們只裝備一門主炮,但攻擊非常犀利,足以對常規戰艦產生嚴重威脅。
這種戰艦的技術并不先進,甚至可以用簡陋來形容。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這就是最適合炮灰戰術的戰艦:
炮灰廉價的成本,高效的建造速度,以及不錯的作戰效果。
這些詳細信息,在伊恩提供的情報中都有。
新星艦隊自然不會沒有準備。
艦長們嫻熟的做出應對,在閃避敵方攻擊的同時,也不忘展開反擊:
“啟動能量風暴!”
戰艦外裝甲微調,無數炮口顯露出來,遍布戰艦每一個角落,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全覆蓋。
沒有充能時間,無數能量光束瞬間發射,每一道光束,都精準的鎖定一艘小型戰艦。
如蜂群一般都小型戰艦群,瞬間為之一空!
這就是對付炮灰戰術的最佳辦法:提高殺戮效率!
炮灰艦隊有為炮灰戰術而生的小型戰艦,新星艦隊自然也有針對性的自衛武器!
別看新星艦隊反擊很猛,其實他們的戰術安排,一直都是以自保為主,從未改變過。
即便是在使用‘能量風暴’的時候,戰艦的能源供應,依舊是優先供應能量護盾,其次是動力系統,最后才是武裝系統。
畢竟戰爭才剛剛開始,一兩輪爆發,遠遠不足以決定最后的勝負。
即便新星艦隊的‘能量風暴’可以一直持續,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殺光敵人!
好在托尼不用為取舍而煩惱。
新型艦隊戰艦的能源系統功率足夠大,即便是優先級最低的武裝系統,能源供應依舊充足。
新星艦隊能夠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其戰艦特殊內部構造。
至少數百米長的戰艦,龐大的內部空間中,生存空間只占不到百分之一。
削減艦載人員的生存空間,自然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安裝更大功率的能源設備,以及更多的自衛武器。
托尼第一次看到戰艦設計圖的時候,曾問過這樣的問題:
“這艘戰艦的設計中,內部空間為何這么狹小?”
“戰艦只有一個艦長,沒有其他船員,這么大的生存空間足夠了!”伊恩這么回答。
“三百多米長的戰艦,一個艦長操控,你沒有開玩笑?”托尼當時非常的震驚。
“我沒有那么多船員,只能想辦法,讓一個人操控一艘。不僅僅是三百米長的基礎戰艦,千米長的戰艦同樣如此。請你幫忙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這是伊恩當時的答案。
從籌建艦隊之初,伊恩就沒有想過,招募普通人來做船員。
因為動靜太大,不可控性也太高。遠沒有卡耐基學院培養的變種人好用!
結果在攻克種種難關,實現一人一艦之后,大量的好處也漸漸顯露出來。
戰艦可利用空間變得更大,這都只是次要的。
關鍵是戰艦的反應速度更快,協同性也更好。
一個人或許沒有幾百人考慮周到,但一個人的反應速度、決策速度等,都遠超幾百人的團隊。
新星艦隊大部分特有戰術,都是建立在這種高效的基礎之上!
戰斗一直在持續!
“第三分隊……第七分隊,保持距離,不要脫離陣型!……第九分隊……”
作為總指揮,托尼的任務是把控全局,查漏補缺,維持艦隊戰斗陣型等。
其中最后一個任務最重要。
即便是混戰,不能聯合作戰,也必須保持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