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該記憶具有唯一性,閱讀之后,自動銷毀。】
“讀取。”方默微微一怔,隨即嚴肅地說道。
【讀取完成,自動加載。】
隨著一陣天旋地轉之后,方默發現自己已經成為第三視角,去觀看這一段緩緩展開的記憶。
=
昆侖山中,云深不知處,有著三間茅屋。
一女兩男結廬為伴。
三人具是有道真修,正是東漢末年一直流傳著的三位仙長。
左慈、于吉和南華。
左慈為仙姑,于吉和南華為道長。
其中南華的壽數最久,修為最高,其他兩人的修為也好,年紀也罷,都要弱一些。
但三人結廬為伴,亦師亦友,到也過的逍遙自在。
一日,南華突然間心血來潮,隨手補了一卦。
然而隨著卦象卜出,南華的神色逐漸變得凝重。
“南華師兄,可有禍事?”左慈畢竟為女人,心思更加細膩一些,一下子就發現了南華的異樣。
“我今日心血來潮,卜算了一卦,發現我竟然有師徒情緣在外,只是這徒弟的命數竟然詭異難懂,我竟然絲毫算不到。”
左慈有些驚訝。
以南華的道行,算不到未來徒弟的命數,顯然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那師兄的意思是……”
“不論怎樣,這都是我的弟子,總要找回來,繼成衣缽。”南華說完,直接駕云而去。
過了一日,南華歸來。
“師兄可尋到徒兒?”左慈好奇地問道。
“已尋到,不過我算到那孩子與父母有二十年的親情羈絆,干脆等到他成年之后,再領他入山。”
“師兄此言差矣。”于吉卻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
“此言何解?”南華也不生氣,而是好奇地問道。
“見識過人世間的貧窮富貴,那孩子可還有求道成仙之心?”
“無妨,如果他被人間的世俗所吸引,也證明他與我無緣,師徒情分已盡。”南華輕撫須冉,淡然解釋。
“福生無量天尊,如此大善。”于吉和左慈行禮應下。
山中無甲子,時間匆匆,一晃20年過去。
一日,南華從草廬中走出。
“兩位師弟,今日我那徒弟上山采藥,正是全我師徒情分之時,貧道先行去了。”說著,南華駕云離開。
“師兄慢走。”兩人告別。
“于吉師兄。”左慈擔憂地問道:“前幾日我心血來潮,占卜了一次,結果發現天機模糊,似乎二十年之后將有大劫降世,而你我三人皆有殺身之禍,可有解決辦法?”
“你也知為兄擅長擊技,于卜算之事并無天賦,只能愛莫能助了。”于吉有些遺憾地說道。
“師兄你說,南華師兄是否就是為了培養一位徒弟來應對自身殺劫?”左慈突然間問道。
“南華師兄非常人,自然是有著其他打算。”于吉心中一動,口中卻淡然回答。
“如此……”左慈似乎心有所感。
不到一日的功夫,南華就領著一位年輕的少年回到了此處。
從這一天開始,張角就在三位仙長的教導下逐漸修行。
而張角也果然展現出了非凡的修道天賦。
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張角已經可以輕松使用出七十二地煞術。
尤其是更加擅長雷法,于天罡法中,更是精通五雷之法。
時光如梭,時間逐漸到了公元193年。
這一日,張角修行結束,突然間感覺一陣心頭狂跳。
一番占卜之后,臉色大變,瘋了一樣跑向南華所在的草廬。
“師尊!”張角跪伏在南華面前,重重地磕頭道:“弟子有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