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英不便多說,柳如是也不便多問。
讓妃子自稱女兒,是周皇后故意打壓,視田妃、袁妃為婢女。
崇禎的后宮,也不怎么消停啊。
等南京紫禁城修繕完畢,趙瀚搬進去之后,他的后宮估計也不會現在這般和諧。
當然,趙瀚現在忙著處理耶教問題,還不會去想后宮的事情。
“既然跟羅馬教廷斷了關系,你們的章程也該改改了,”趙瀚說道,“朕聞西方有新教,還有甚東正教。閣下又在中國發現景教碑,不如今后就叫景教吧。”
艾儒略沒想到中國皇帝得寸進尺,只得辯解:“陛下,此次只是違背教皇命令,中國耶穌會并未與教廷決裂。以教皇之開明,說不定還有回旋余地。”
趙瀚也不強迫:“那你就等著吧。”
教皇烏爾班八世確實開明,但掌控欲也極強。而且,這貨任人唯親、大興土木,把教廷財政搞得極為窘迫,放在中國可以被稱為“昏君”。
他跟法國權臣黎塞留是死敵,卻結成數十年的牢固同盟,正在打算把詹森教派打為異端。這種手段強硬又利益至上的家伙,會允許中國傳教士不聽話?
趙瀚能夠想象教皇的反應,一兩年之后,必定委培新的傳教士,前來中國接替管理職位。
到時候,艾儒略這些人,就得捏著鼻子徹底投靠趙瀚。甚至是改耶穌會(中國教區)為景教,直接跟教廷劃清界限,無非是另一種新教而已。
對《圣經》的解讀也要改,必須符合大同理論,必須跟儒家經典融合。
既然艾儒略還抱有幻想,那就讓他先幻想吧,也就兩三年的事情。
揮手讓傳教士們退下,趙瀚繼續批閱奏章。
禮部的一份奏章,讓趙瀚眉頭緊皺。
卻是廬陵、吉水、安福三縣,上報說教育開支太大。這三縣是趙瀚的初始地盤,由于生活日漸好轉,早就出現新生嬰兒潮。
趙瀚起事之后出生的嬰兒,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齡。隨著大量孩童入學,三縣的教育開支猛增,已經快要撐不住了,請求適當的收取一些學費,并且請求取消免費午餐制度。
免費午餐,是當初用來吸引孩童入學的。
內閣對此的批復是:取消免費午餐,對小學生收取書本費。學生亦可自行購買舊書,或者幾人共用一書。
初始三縣一直在往外移民,否則教育開支問題,早就已經爆發出來了。
但十年二十年之后,隨著北方人口充實,南方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到時候免費教育肯定搞不下去。雖然也可往海外移民,但海外創業艱辛,肯定只移民青壯男女,不可能把孩子也移民出去。
趙瀚雖然頗不情愿,但還是拿起朱筆,在內閣的批復后面,慢慢寫上一個“可”字。
想了想,又添加幾句:取消學餐,收取書費,當循序漸進。今年行于三縣,明年行于江西。三年之內,長江以南照此辦理,復漸推行于長江以北。新占之地,百姓窮困,五年之內,皆用舊法。
趙瀚起身來回走動,又坐下去添加筆墨:切不可強收書費,以免被貪官、書商所乘。
書籍很值錢,出不起書本費的家庭,完全可以幾個孩童共用一書。又或者,請來村里識字的,花錢抄書也比印刷品便宜,反正小學課本里的內容不多。
那些山區就更慘,許多學校就是破廟。一個老師,囫圇教授全部科目,有些學校書本不齊,有些學校還在用老教材,學生的筆墨完全靠家長自制。小學讀完只能識字而已,書法根本沒正經練過,山區孩童依舊沒有出路。
沒法超越時代,趙瀚能做的只有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