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回蕩朝野,宛若一道驚雷!
炸響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
少許,群臣退去,
朱棣緩緩而行,朱瞻基緊跟在其身側,
“這一次的贛江貪腐一事,你怎么看?”
朱棣負手而行,眼神之中,似有萬千思索,
朱瞻基沒有遲疑,對此,他早有思量,
隨即拱手開口道:“孫兒以為,貪官分為兩種。”
“這倒是稀奇,貪官還分兩種?”朱棣來了興趣,轉過身,開口問道:
“說來聽聽。”
朱瞻基停下腳步,平淡開口:
“貪官所分兩種,其一,是為銀錢而貪!其目的,不過是為了衣食住行,外在奢靡,
雖道德敗壞,以權謀私,但行徑單一。”
朱瞻基頓了頓,再次開口:“但是這另外的一種,卻是為了貪而貪!
十萬兩、百萬兩,所貪墨銀錢,若是為了奢靡行徑,早已經足夠,
但,其貪墨之途,無窮無盡!
孫兒覺察之下,發現這些人,無不出身貧賤,祖祖輩輩,是為貧瘠!
因此前未曾有過,一朝得勢,方積聚銀錢,貪墨巨數!”
朱棣聽聞,低頭沉思,
良久,開口問道:“以你之鑒,何以根治貪官污吏?!”
朱瞻基微微搖頭,輕嘆一聲:“貪官,殺不盡、除不盡!”
“此消彼長,前赴后繼,層出不窮!”
“大明國庫入不敷出,給予官吏的俸祿,更是少之又少,時常以物相抵,這更使得,朝野上下,怨聲載道。”
朱棣聽聞,自顧自長嘆一聲,
“朕知道,但是朕,也沒有法子!”
“自太祖年間,終結亂世,百姓休養生息,
但又連年大災,**不斷,戰事頻發,軍中糧餉都是緊衣縮食,何況朝野上下的大臣!”
朱棣對此,心知肚明!
單說永樂一朝,便是入不敷出!
平漠北、通運河、修永樂大典,所花費之巨,讓人望而生嘆!
朱瞻基看著一旁眉頭陰郁縈繞的朱棣,
隨即開口道:
“唯有百姓富足,稅收充盈,國庫豐碩,百官俸祿,軍中糧餉,盡數有所求,有所應,
以此,方可成盛世之相!”
朱瞻基拱手開口:“爺爺可信我?”
“自然!”朱棣沒有猶豫,直截了當的開口,
這是朱棣的心里話,
太孫以往種種,讓他心中大為寬慰,
看著對方,如同看待大明未來的明主!
似有當年,太祖視太子朱標之景象!
隨即所有人被處斬,太孫朗聲開口,說是你們貪官,貪的是百姓的血汗,但是你們家人不會因你們的事情,而受到懲處,
然后就是百官感激,隨后坦然受刑,一眾百姓紛紛感嘆,太孫圣明。
貪官之所以斬不盡,極大原因跟明朝俸祿低,朱瞻基將從紀綱那里查抄的銀子,用于了給官員提高俸祿,并且救濟這一次的旱災,
而后就是漢王監國不利,因為當時因為這件事情還要彈劾解縉,然后朱瞻基知道江西的總督巡撫都是跟這件事有關系,漢王又關系,
就大罵漢王,漢王鬧事,回去等死,
朱瞻基出手,三言兩語,將漢王跟靖難遺孤,以及漢王同江西巡撫總督的關系說的一清二楚,其中的關系全都有所了解,漢王聽了冷汗直冒,
朱瞻基說漢王若是想活命就要如何如何
然后就是江西當地,以工代賑實行,眾多百姓驚訝,此前沒見過,而后則是有一種滿足感,感覺生活充滿了希望,這一次的災情過后,生活肯定更好!
然后逃難來應天的災民要被送回去了,那名老漢身體欠佳,已然是沒有多少活頭,然后看著自己的孫女未來堪憂,
而小孫女提出要留下來,在朱瞻基身邊侍奉,以報太孫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