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靈山都陷入了詭異的安靜之中。
觀禮的眾人都有些疑惑,他們本來是來看多寶的好戲。
可一下子就變成了廣成子被冥河老祖暴揍的火爆場面。
昆侖山上,玉虛宮內,氣氛極其壓抑。
元始天尊留下的三尸分身,氣得臉色鐵青。
他一向最是驕傲自負,最重上下尊卑。
在他心里,除了老師鴻鈞以外,太上是三清是首,修為在他之上,他還能勉強接受。
但是通天教主的實力在他之上,他就無法接受了。
闡教與截教教義背道而馳,他和通天教主對很多事物的看法,都是截然相反。
最讓他氣憤的,就是他屢次勸誡教育通天教主改變行事方式,但通天教主根本不聽,絲毫不給他這個兄長面子。
這也是在封神時期,元始天尊要覆滅截教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要讓通天教主知道,他才是正確的,不聽他的,只會最終走向滅亡。
可是事情發展卻總是事與愿違,如果公平一戰,闡教弟子絕不可能是截教的對手。
驕傲的元始天尊接受不了這個結果,接受不了他比通天教主差的事實。
于是,為了最后那點可憐的尊嚴臉面,為了闡教的興盛,他引狼入室,合縱連橫,最終打敗了截教。
可是勝利的結果并沒有那么好。
闡教是勝利了,可就在勝利的情況下,燃燈、懼留孫、慈航他們居然還叛逃了。
比起截教那些寧死不屈的門人弟子,元始天尊不用神念探查,就可以想象到,三界眾生在背后會如何嘲笑闡教,如何嘲笑他教徒無方。
元始天尊怎么也想不明白,他精挑細選的十二金仙,心性跟腳都是洪荒一流。
除了黃龍真人,他每個都賜下了先天靈寶,這等待遇,除了人教的玄都以外,在整個洪荒都是首屈一指的,但居然還叛逃了四個。
而通天教主有教無類,幾乎是來者不拒,洋洋灑灑收了上萬名弟子。
除了親傳弟子和少數資質天賦較好的外門弟子,他賜下了靈寶。
其余大多數外門弟子和所有的記名弟子,他都只是傳了煉器之法。
可在截教敗亡的結局下,自愿叛教的,算來算去,也只有那么四五個。
這究竟是為什么?
難道吾的理念,吾的收徒方法,都是錯的?
迷茫的元始天尊,陷入了自我懷疑之中。
雖然通天教主被關在紫霄宮內,但飽受心靈煎熬的元始天尊,即使坐在昆侖山,卻總感覺芒刺在背。
他總覺得在紫霄宮的方向,有通天教主嘲弄得意的目光。
截教輸了,但通天是雖敗猶榮。
而他看似贏了,實則只是贏了一個空虛寂寞,里子面子都輸沒了。
一向自認為算計無雙,但封神之戰,一番操作猛如虎,一看結果二百五。
闡教沖殺在前,好不容易勝利了,但絕大多數的好處,都被佛教和人教拿走了。
闡教十二金仙在九曲黃河陣內修為全失,淪為凡人。
封神結束后,他們主要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閉關修煉、恢復修為上,對于傳教并不是很上心。
不過這也不能全怪他們,他們就算想傳教,但在修為沒有恢復之前,也是有心無力。
自古以來,教統相爭都是主要靠拳頭,誰拳頭硬,誰就有資格傳教。
佛教人多勢眾,占據了整個西方。
人教雖然人少,但玄都**師在封神剛剛結束后,就成為了準圣。
一人就能比得上整個闡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