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正經點!”陳楚楚無奈道:“這是人家老板買的道具。”
“這旁邊不就一個影視城嗎,估計是從哪個劇組買下來的。”
這群起哄的人里,唯有班長皺著眉頭,細細看著陳楚楚手機里的照片。
聞言,他抬起頭來:“這要是道具,這個劇組的水平就有點高得離譜了。”
“小小一個道具,細節都還原得這么到位,恐怕是請了歷史專家來做服化道的顧問。”
班長搖搖頭,想起最近看到關于某位明星天價片酬的新聞,不禁感嘆:
“可惜咱們國內都喜歡追捧流量,這么良心的劇組不多見了。”
“班長,我懷疑你在暗示誰,但我不說。”
“有啥不好說的啊,我來,不就是在說那位日入兩百萬的大姐么?”
“說起這個還真是來氣,咱們學考古的,估計辛辛苦苦一輩子賺的錢沒人家一個星期多。”
“哎呀,我們是為了發現歷史,理清咱們華夏民族文明的發展脈絡,對華夏文化進行還原與傳承……”
“師傅別念了,徒兒知錯了!”
年輕人終究是朝氣蓬勃,很快便忘卻了這些不快的事情,又有說有笑起來。
到了下午,這群人告別了姜升,又踏上了回學校的路。
他們都是燕京大學的天之驕子,都還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的功夫,又到了嬴政他們要來作客的日子了。
入夜,姜升眼看著那奇異的霧氣再一次升起,搖了搖頭,又得給幾個干飯王準備晚飯了。
然而這一次,除了姜升的農場和咸陽城內的麒麟殿,還有一處地方,也開始有霧氣彌漫。
……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
民生凋敝,餓殍千里,傳聞有人易子而食。
坊間流言:水旱失調,皆為人君失德。
唐太宗遂下罪己詔,祈禱上天風調雨順,寧愿以一人之身,承擔所有災難。
然而災情并未好轉,反而愈演愈烈。
深夜,御書房內,李世民還在看著奏折。
十道奏折里,有九道是在向他闡明災情,關內百姓苦不堪言。
“唉……”李世民疲憊地把奏折放下,揉了揉發脹的眉心。
“朕連罪己詔都下了,可這災情仍不見好轉,如何是好啊?”
長孫皇后今夜亦是守在李世民身邊,見心上人這般苦惱,強作笑顏道:
“陛下莫憂,也許就快有轉機了。”
“觀音婢,不必寬慰朕。”李世民接過長孫皇后遞來的茶水,抿了一口:
“時辰不早,你且回去歇息吧,朕還要再看看這些奏折。”
長孫皇后只能應了一聲,擔憂地看了李世民一眼,在宮女的陪伴下離去了。
夜深人靜之時,這御書房內卻依然燈火通明。
只是李世民仍沉浸在奏折之中,并未注意到,這御書房外逐漸升起了些許霧氣。
起初,只是些許微薄的霧氣,故而守在門外的侍衛們并沒有當回事。
然而情況急轉直下,不過幾個呼吸的功夫,這霧氣竟就將御書房層層包裹。
侍衛們大驚失色,頓覺不妙,立刻便沖進了這霧氣之中,想要將李世民救出來。
然而原本不過數米外的御書房,卻恍然間如同被仙人以莫大的偉力從這方世界抹去。
任他們如何尋找,都投路無門!
上一秒剛剛沖進霧氣中,下一秒便又走了出來。
“陛下!”一名侍衛急得大喊,卻如泥牛入海不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