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么可能?”李世民臉上的血色在一瞬間褪去,顯露出異樣的蒼白。
大唐如今的人口也不過二百多萬戶,撐死了也就兩千萬人。
而在嬴政嘴里,未來,東瀛國屠殺的華夏子民,要以千萬為單位?
“始皇,莫要危言聳聽!”
“他沒有危言聳聽。”姜升恨恨地吐出一口酒氣,“這一場戰爭,華夏人民傷亡三千五百萬!”
“哐當!”
李世民手中的杯子滑落在了桌面上,杯里的啤酒四濺,一些酒花都濺到了他身上,李世民卻顧不上擦。
恍惚中,他看到九州大地生靈涂炭,看到流血漂櫓,看到無數華夏子民倒在血泊之中,而東瀛人則洋洋得意,以屠戮無辜為榮。
“仙師!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痛苦地呢喃著,“朕從未想過造下如此殺孽,三千五百萬,三千五百萬……”
看到李世民這副模樣,姜升微微嘆了口氣:
“這件事也不全怪你,一只蝴蝶輕輕扇動翅膀,也許就能引發一場風暴,可蝴蝶又不會知道。”
“歷經數千年,東瀛能夠成長起來,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但我有時候忍不住會想,如果大唐當初沒有那么大方地接納東瀛,是否就不會發生那么多的慘案?”
“從大唐這里學到的知識與制度,讓東瀛很快走向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也飛速提高。”
“是,大唐確實把這群東瀛人打怕了,打得他們在自己領土筑起城墻,因為害怕大唐會入侵他們的國家。”
“打得這些東瀛人,此后近一千年的時間,都不敢與華夏開戰。”
“然而到了明朝,這些倭寇終究還是卷土重來了。”
“而此時他們乘坐的船只、他們使用的武器,都是自唐朝傳過去的技術不斷發展研究而來。”
“明朝吃夠了這群倭寇騷擾的苦頭,你說說,要是大明朝的皇帝在這,是不是得跟你打一架?”
李世民心虛地擦了擦汗,卻聽得姜升繼續說道:
“如果不是大唐的慷慨,加速了東瀛的發展,也許后世他們便不會變得那么強盛。”
“不夠強盛,便不會對華夏起覬覦之心。”
嬴政已經出離憤怒,酒也喝不下去,把杯子一放,指著李世民的鼻子便罵道:
“蠢貨!養虎為患的道理都不懂嗎?”
“你還不止養一個出來!”
“吐蕃把你大唐拖垮了,那是你咎由自取。可這東瀛,禍害了九州大地多少百姓,貽害萬年,這都是你干的好事!”
“叫你一聲天可汗,你連自己是什么血脈都忘了!”
李世民的臉色越發蒼白,面對這位始皇帝的責罵,他實在是無力反駁。
他已經不光是大唐的罪人,更是神州大地永遠的罪人,還配做千古一帝?
想到這,他的心情就更加沉重了。
“哎!”姜升卻及時制止了嬴政,“別罵了,別罵了。”
“我只是提出了一種假設,并不是真的要把這件事怪罪到老李頭上。”
“其實老李說得沒錯,與其怪他幫助東瀛強盛,不如怪后世子孫不爭氣。”
“你們這些皇帝都做得很不錯了,可惜那建奴眼界狹隘,閉關鎖國,躺在老祖宗的功勞簿上不思進取。”
“等人家打上門來,只好割地賠款,任那些蠻夷為所欲為。”
這么一說,李世民這心里才算是好受一些。
只是依舊堵得慌,悶悶不樂地耷拉著腦袋,似是在懊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