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外界如何爭辯,徐嘉良教授這里仍舊不為所動,一心一意推進著復原工作。
就在這天深夜,徐嘉良和一群專家教授們都守在了研究室里,一步也不愿意離開。
原本需要一兩個月的復原工作,比想象之中的進展要更快。
其一是因為請到了眾多的業界大拿,大家伙輪班倒,硬生生壓縮了復原的時間。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動用了最新的技術手段,加入了國內最頂尖的智能AI的輔助,大大減少了工作量。
華夏官方給予了徐教授很大的支持。
“諸位!”徐嘉良教授看著眼前即將完成的復原圖,長長地出了口氣,“辛苦你們了!”
“不辛苦不辛苦,小徐誒,到時候**文的能不能帶上我的名字?”
“無恥!要帶也是帶我的!徐教授,我可是不眠不休了好幾天!”
“你這話說的,誰不是不眠不休?”
“論文的事情后面再說,我已經等不及想看到那群棒子國學者的嘴臉了!”
“哈哈哈,這下看他們還怎么好意思自稱活字印刷術是他們發明的!”
“誒,別這么說,人家官方說法是發明了金屬活字!”
顯然,這群專家經過了這么些天的努力,已經基本可以確認,徐教授帶回來的,就是活字印刷的字模!
原因有三。
其一,這些方塊形狀規整,上以陽文進行雕刻,與后世的活字印刷術記載的字模極其相似。
其二,如果只是單獨一個,也許只能說明是印章之流,但是以這一方青銅盒子的大小粗略估計,這里面的方塊其數量可以覆蓋當時大秦常用的文字。
從這一點上,完全符合活字印刷字模的使用規律。
最為重要的是,他們竟然在這方塊的陽文一面,提取到了少量的碳、銅等元素。
而在秦漢時期出土的文物中,不少竹簡都是以墨水寫就,通過對比,其化學成分與這些方塊上的基本相同!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這就是活字印刷術所使用的字模!
雖然不知道此前為什么沒有相關的史料記載,但事實勝于雄辯,這些教授專家只能認為是文化的斷層,導致了這一技術的遺失。
畢竟秦末戰亂不斷,許多歷史遺跡都已經毀在了動蕩之中,譬如阿房宮,這座“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的巍峨宮殿,至今連是否存在都還未能得出定論。
考古的魅力就在于此,不斷發現,不斷修正。
徐嘉良教授這邊連夜通知了媒體,將于第二天對本次考古的發現進行一場新聞發布會,正面回應來自各方的聲音。
苦等多日,徐嘉良教授終于做出了回應,頓時便喚醒了吃瓜網友們的記憶。
當天夜里,這則消息就登上了國內社交平臺的熱搜。
各大視頻和直播網站更是表示將第一時間直播該場發布會。
“徐教授要回應質疑了,看來這次石錘了!”
“棒子們再叫啊?你們除了偷我們華夏的還有什么?以前是不跟你們計較,這次就要狠狠地打你們的臉!”
“別高興得太早了,萬一徐教授是來道歉的呢?”
“我也覺得,大家還是冷靜點,萬一反被打臉就不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