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這么多次的交流,這幾個人也很清楚,眼前這位仙人,有時候只是簡簡單單一句話,也許就隱藏著許多深意。
顯然,姜升剛剛那句“高速公路”并不是無的放矢。
“仙師,這公鹿跑得快嗎?”王賁好奇道:“為何不是母鹿?”
蒙毅搖頭:“管他公鹿還是母鹿,能從仙師嘴里說出來的,肯定不是凡物。”
“莫非是仙獸?比馬匹腳程更快?”李世民神色意動道。
“仙師!”嬴政笑道:“朕就要北上討伐匈奴人了,這公鹿也好母鹿也罷,您看著給點?”
“……”姜升想起那個流汗黃豆的表情,他現在覺得自己就像那顆黃豆。
“真是跟你們說不明白,這高速公路,是一種道路的稱呼!”
“為的,是專供汽車高速行駛!”
“別問我汽車是啥,你們一時半會兒是不可能搞出這玩意的。”
“不過你們有馬匹,也可以修一條供馬兒奔跑的高速公路。”
姜升侃侃而談,把交通的重要性講給面前這幾個人聽。
要知道,交通問題可是制約這些封建王朝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下那么大的疆土,卻沒有辦法守住。
光是兵馬的調動,就是一個大麻煩。
歷史上,不同朝代就此問題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就以唐朝為例,前期唐朝使用的是府兵制,拿起武器打仗,放下武器種田。
但因為唐朝后期戰事頻繁、防線延長而導致兵役繁重,不得不放棄了府兵制,轉而選擇了募兵制。
唐朝將重兵都陳列在邊境以防御異邦,可如此一來,皇城兵力空虛,必然導致藩鎮節度使擁兵自重,割據一方。
唐代的滅亡,以安史之亂為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藩鎮割據、中央集權過于虛弱所致。
唐朝滅亡后,經過五代十國,接替而來的大一統王朝——宋朝,又走上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
宋朝吸取了晚唐和五代十國的教訓,將中央集權推行到極致。
“強干弱枝,內外相維”是宋朝兵力布置的基本原則。
禁軍中最精銳的殿前軍駐守在京城,侍衛親軍駐扎在各地。
京城兵強馬壯,各藩鎮自然不敢違逆。
同時,宋朝的皇帝還將兵權看得很重,收兵權于己身,又削弱武將兵權,以文臣御武事。
如此一來,雖然是杜絕了地方擁兵自重的可能,但卻根本防御不了虎視眈眈的異族。
地方軍隊孱弱無力,中央軍隊卻遠水解不了近渴,疲于奔命。
如此一來,也難怪宋朝落了個國富卻力衰的諷刺下場。
姜升一通解釋,充分把這兩種模式的利與弊分析給了嬴政和李世民他們。
“所以啊,這還是得折中一下才行。”
“一半兵力坐鎮皇城,拱衛皇權;另一半則陳兵于邊境,保證邊境的安穩。”
“若是有外敵來犯,一時半會兒也啃不下來,方便調兵支援。或是有內亂發生,中央軍也能很快鎮壓。”
嬴政和李世民紛紛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