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內,蒙恬便將軍隊組織好,不得不說,這份指揮的功力當真不俗。
當然,其中也有其他將軍從旁協助,王賁、李信等人也出力不少。
可惜大秦如今老將凋零,死的死、退的退,不然此戰把握更甚!
翌日中午,三軍集結于城門之下,進行最后的戰前動員。
嬴政站在城頭,看著底下數十萬大軍,密密麻麻一片,看不到邊際。
“自朕一統六國以來,匈奴賊患不息。”
“朕幸得仙人相助,賜下仙糧神器,欲平匈奴!”
“仙師有言,如今大秦一統天下,爾等降卒亦為朕大秦之子民!”
底下頓時一陣騷動,那些六國降卒這才明白,為什么大秦一改此前對他們的態度,甚至還收編他們進入軍隊。
“朕便依仙師之言,給爾等一個機會!”
“此戰,不論身份,凡獲戰功者,皆為大秦士卒!”
“此戰,不辨青壯,凡擊殺匈奴,皆可計入軍功!”
這一句話,可謂是把現場氣氛又推向了另一個**。
大秦本就是以軍功論賞,可以說,是軍功制度成就了大秦。
秦國尚未統一六國之前,軍功,乃是國家大事。
授爵有勞爵、盈爵、賞爵,或稱之為勞、論、賜。
“勞”是立下戰功的意思,“論”是考核的意思,“賜”是賞賜或懲罰的意思。
也就是說,秦國的士卒,在戰場上的表現,會通過戰后的考核來進行評定,根據表現進行賞罰。
而且,即便是人死了,這些賞罰也會由后人來承擔。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因如此,秦國的軍隊戰斗力尤其強悍。
這些軍功種類繁多,并不單單是砍下敵人首級,還有斬殺敵將、奪敵軍旗、率先登城、首先破陣等。
當然,對于普通士卒而言,最主要的戰功還是來自于斬敵首級。
秦律規定,能得爵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但是這一首,可都是敵人軍隊之中的青壯之輩。
大敗敵軍后再屠殺老弱婦孺,那可是不算軍功的。
而嬴政自從在姜升那里得知了后世之事,便恨不得生啖匈奴人的血肉,誓要將其斬盡殺絕。
“仙師曾對朕言說未來之事,說那王朝更迭。朕雖不甘,但同為一族。這天下守不住,是朕之過!”
“然這番邦異族,屠戮中原子民,是以朕絕不容忍!”
“凡老弱婦孺者,三首可抵青壯一首!”
“仙師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朕便要你們,將這群匈奴趕盡殺絕!”
嬴政猛然抽出長劍,指天怒吼:“為了大秦!”
“為了大秦!”
“為了大秦!”
所有士卒都激動得放聲大喊!
怒吼之聲直沖天際!
老弱婦孺都算軍功了,這是什么概念?
只要打敗了匈奴主力,那這些人就是唾手可得的軍功!
他們瘋狂了!
就連那群六國降卒,也都加入其中。
原因無他,這群人本就是篩選出來的,對大秦并沒有那么敵視。
如今,更是有機會擺脫賤籍,過上一個體面的日子,他們如何不心動?
更何況,嬴政可是說他有仙人庇佑!
這群降卒本來是不太相信的,但他們之中有一部分是從咸陽城過來的。
咸陽城如今把仙師賜馬的事情傳得滿城風雨,每個大秦人對此都心生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