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大秦也好,大唐也罷,這報紙都有很大的作用!”
“人言可畏,想必你們都知曉。”
扶蘇贊同道:“仙師說得不錯,六國余孽最喜歡散播流言。父皇第一次來仙境,久不露面,咸陽城內風言風語傳得到處都是。”
李世民更是連連點頭,本來他屁股底下的位子來得就不是特別正當,因而他最忌諱這個。
從古至今,能有多少帝王不顧輿論?
得民心者得天下可不是亂講的。
要是昏君也就罷了,哪管他死后洪水滔天?
可凡是有志于做好皇帝的,都必須在乎天下百姓對他的看法。
那些造反的,都還要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呢!
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就知道扯扶蘇的大旗:“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劉備能夠有那么多擁躉,不得不說他“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朱棣起兵,不也是以“清君側”為借口么?
人言可畏,輿論的力量是恐怖的。
不僅如此,這些輿論還關乎了死后的名聲。
大抵正常人,都不會想死后背上千古罵名。
何況是一代帝王?
所以李世民才那么愛惜名聲,哪怕被魏征懟得欲仙欲死,也只能捏著鼻子受了。
也就是后來人老了犯糊涂,才導致一代君臣佳話,最后沒能落下個好結果。
“這輿論,就是一把刀!”
“而且,這把刀不受你們控制!”
“老李,你應該深有體會吧?”
姜升促狹地盯著李世民,看得他是老臉一紅。
“算了算了,不逗你了。”
“現如今,百姓多愚昧,民智不開,兼之消息閉塞,多靠口耳相傳。這輿論,就掌握在了讀書人手里。”
“尤其是大秦,六國余孽多是貴族,接受過好的教育,能夠操控輿論。”
“他們往你爹身上潑臟水,說他是暴君,傳得多了,你爹在各地黔首眼中,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
“還有那些律法,百姓真懂得多少?那些六國余孽稍稍添油加醋一番,也許就會徹底變味兒。”
扶蘇面色凝重,姜升說的話,都戳中了大秦的軟肋。
他父皇嬴政真的是暴君嗎?
好吧也許有點,但事實肯定不似六國余孽口中那樣。
但這些年來,坊間關于嬴政的非議可真不少。
關鍵是還沒法解釋,大秦疆土那么廣闊,有些消息送到宮中時,早已經在各地傳得有鼻子有眼了。
包括那些律法,別的不說,就提最近大秦想要接納六國降卒的政策。
扶蘇可是聽到了不少流言,說嬴政只不過是在做樣子,到時候這些降卒上了戰場都是炮灰罷了。
這肯定大大地影響了大秦容納降卒的腳步。
哪怕此戰過后,不少降卒真的得到了好處,扶蘇相信,也絕對會有人傳這些降卒都是秦人偽裝的。
反正怎么說都是嬴政的錯。
而嬴政會去解釋嗎?
以扶蘇對自家父皇的理解,他多半是不屑于去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