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李世民看到眾人沉默,開口問道:“如今可謂萬事俱備否?”
“陛下之遠見,臣自嘆弗如。”
“陛下,臣請戰!”
“臣愿作先鋒!”
誰不想封狼居胥?誰不想一雪前恥?
李世民甩出幾件神器,就完全激起了這群人內心深處的熱血。
渭水河畔發生的事猶然在眼前,一時的忍讓,并不是畏懼。
大唐,從不怯戰!
魏征內心也是激蕩一片,不過依然保持著諫臣的角色,勸道:
“既然有這等神物相助,陛下何不厲兵秣馬,以逸待勞?”
“待突厥內亂叢生,無力他顧之時,再行征伐?”
魏征的這些話,也道出了部分人的心聲。
是啊!
此時韜光養晦,突厥自己都能把自己玩沒了,何必著急于一時?
等著他們自取滅亡,不是更好么?
這群人忍不住附和魏征的說法,頻頻開口。
李世民沉默了。
當日渭水之畔,簽訂盟約,是緩兵之計。
但是眼下看來,有些人緩著緩著,就忘卻了這份仇恨。
緩著緩著,就活在了太平美夢里。
可是李世民知道,大唐周圍不止有突厥,還有吐蕃等外敵!
難道每個敵人,都要盼著他們自取滅亡嗎?
沉吟稍許,他厲聲喝道:
“爾等可還有羞恥之心?!”
“當日阿史那咄苾,可是差點打到了長安城!”
“便橋之盟,是朕這一生的恥辱!也是爾等的恥辱!是大唐的恥辱!”
“突厥人在大唐境內肆虐,燒殺搶掠,毀朕多少城池?傷朕多少子民?”
“此等血仇,爾等能等得起,朕一刻也等不及!”
“泱泱中國,豈能任由這等夷狄踐踏?”
“想必爾等都聽過這句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朕的大唐,亦是如此!”
這頓喝罵,讓不少人都羞憤得低下了頭,也讓一些人熱血沸騰。
人活一世,爭的不就是那么一口氣嗎?
更何況是皇帝?
普通人或許能忍下這口氣,但李世民忍不了也不能忍,因為他代表了這個國家。
面對外敵,一個國家不能老是指望著他們內亂。
必要時,必須得敢于亮劍!
否則長此以往,就將失去自己的銳氣,國家的衰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眼下甚至都得到了仙師的幫助,有些人竟然還是這般懦弱不堪,這讓李世民大為光火。
不過,有道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李世民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緒,又輕聲安撫道:
“爾等無需擔憂,仙師曾泄露天機于朕,此戰必勝!”
“原本將是在明年年末,突厥三年連年雪災,內部動亂不斷。”
“朕發兵北征,連取定襄、磧口,于陰山生擒阿史那咄苾。”
“但仙師給朕出了許多計策,故朕決定于今年起兵。”
杜如晦適時地出聲,當了一回捧哏:
“陛下,敢問仙師出了什么計策,讓陛下這么有把握?”
李世民滿意地給了杜如晦一個眼神,志得意滿地向著好奇心爆棚的群臣緩緩開口:
“諸卿可曾聽過,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