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為物,無所不處。莫為其辯,莫為其解。
仙俠追求的道是指破除表象直達天地本質真理的意思,當對天地規則的理解感悟達到一個極高的層次才能超脫天地規則對自己的束縛,比如生老病死。
萬物之生,之滅,之毀,之痛,之星辰交替,之斗轉星移,之日月變化,之新陳代謝,此為道之一也?。
從己之悟,悟之。為痛,為悟,為心,為結,為放之七情六欲,成人中之龍鳳,此為道之二也。
為自己之所求,沖破牢籠,飛往道之地,之累,之痛,之靈,之拿得起放得下,之放得下拿得起,此為道之三也。
神道渺渺,仙道茫茫,人道樂兮?非也,人道亦苦兮。高尚輕靈美,悲歌朗太空。何謂高尚?是問高尚是何物,未必有人可以一一答之,高尚唯一空虛之物,其并不為實體。何謂悲歌,人間之輪回,之轉變,之生死,即萬物間之脫變,之量變,之質變,其為悲歌。
上善若水,水處下,向低流,滲透萬里,潤澤眾生,卻又能處眾人所悟之地,近于道。通常無為,而無不為。此乃前人所的。從未擁有,何來放下,君子小人,總在一念思量。
此些皆為道,道是什么,補育萬生,但不求回報,對大自然之熱愛,此為道,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
江辰其實比誰都要接近道,因為他曾經觸碰到。
他曾經的努力到底是什么,從一開始想回去見自己父母,到現在想要和自己所愛的女人永遠在一起。
他的道和劍圣是不一祥的。
劍圣的遭遇和姜明的遭遇差不多,雖然那時候的劍圣還沒有達到姜明的境界,然后劍圣得道的時候吃,也是經歷了痛苦的過程,從對愛情茫然不知道遇見愛情,再到后來遇見愛情,最后放棄愛情,這好像就是劍圣的“道”,從拿起到放下,從擁有到失去從而達到上善若水的境界,就是劍圣得道的那一瞬間白了頭發。
其實仙劍中,所謂的道是沒有一定界限,就像每個人要走的路不一樣自然每個人的道也不一樣,就像靈兒的道應該是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中,而李逍遙的道似乎到最后靈兒離他而去的時候自己才明白。
如果得道是讓自己放棄之前的親情和愛情,這種道,江辰不追也罷。
他的道和【酒劍仙】一樣,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被七情六欲所操控,為什么要擺脫人類的天性,如果變成無欲無求,無感情的人,那么和僵尸有什么區別!
隨著江辰的思考,他體內的【長春功】運轉速度越來越快,方圓幾里的靈氣都被吸引過來。
四周花草樹木被風吹得搖動,而江辰卻頭發和衣服靜止不動。
他已經觸摸到自己的道了。
愛情是難以言說也難以持久的東西,當它正處在朦朧狀態,正處在有情無情之間時,也許是最令人心動的吧?曾經相戀的人,最終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說,就是結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趨向了平淡;“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回想起來,真是縹緲如夢。
他的道就是【有情之道。】
無情之道,那是以天地不仁,臨于萬物,無喜無悲,無念無想,修持之中,不覺來處,不知過往,只需把非己之道逐一斥去,最后自然得攀真道。
而有情之道,則是觀天理變化之妙,察乾坤運轉之機,萬物萬事存于一心,終而由感生悟,窺見一丸本真,自此觸通靈玄,天人合應,始叩大道之門。
修仙應該選無情之道,但是到頭來發現要修成無情必先有情,先懂小我之愛方能將心比心懂天下大愛。
世界善惡本就不是那么好分辨,如果不通六識,不識感情,如何保護該保護之人。這就是一個道理,有情然后懂情方能懂這世界治理之道。
江辰和心愛的人時空相隔,時空雖然能隔斷兩人的身體,卻隔不斷思念之情,什么都會變,只有經歷過時間考驗的愛不會變。
江辰的臉上露出恍然。
他的眼神仿佛能穿透時空,看到每個世界的愛人。
為了和心愛的人再次相聚,這才是他追求的道。
此時天地靈氣瘋狂涌入他的身體,整個林家堡突然刮起大風,本來清朗的夜空,突然烏云避月,烏云中銀蛇舞動,看起來什么恐怖。
林南天和李逍遙他們看著天空。
“這到底怎么回事,為什么只有我們林家堡有這種異像,其他地方沒有。”
林南天奇怪說道。
“我感覺到天地靈氣十分活躍,在那庭院靈氣十分濃郁。”
趙靈兒眼睛庭院方向說道。
“我猜可能是相公弄出的動靜。”
“月如這到底怎么回事。”林南天著急問道。
“相公突然問我什么是道,然后讓我吩咐所有人不要打擾他。”
“難道他在感悟【道】,能鬧出如此動靜,難道他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