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風去了影院買票,想看下影院觀眾看完后的感受。卻沒想到,票已經賣光了,郁悶了一下。
準備離開時。
“先生,我們影院晚上七點的時候加映了一場,還有票,您要來一張嗎。”
“給我一張。”韓春風給了售票員十塊錢。
少林寺的票房一路飆升達到了千萬,韓春風希望自己這部也能取得這樣成績,那就能賺到錢了,香江賺錢京城花。
接近晚上七點的時候,韓春風進了影院,發現上座率比少林寺還要高些。韓春風看到這場景,就知道自己花的那些個廣告費還是很值的。
影片開幕,很平淡,但是全員都是老外讓這些觀眾沒看懂。
“導演不是中國人嗎,怎么演員全是老外,以為全用上外國人就算是科幻片了。”
影院的人基本上都是看到了廣告宣傳才來看的電影,或是因為科幻,或者是因為內陸導演,還有的是因為少林寺李連節。基本上大多數人對這片子不大看好,更多的是想來看看貶低一下。
看了幾分鐘,和他們料想的一樣,這部影片就是披著科幻的皮子。有幾個人本來就是想著看看國內的科幻片的,結果就這,喊著要退錢了。
退錢,影院肯定是不會同意的,為了票錢,只能繼續看下去。看到一半就真香了,感覺是部好電影值回了票價。
電影放映完,仍舊回味無窮,剛開始喊著要退票錢的兄弟成了忠實粉絲,“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一部科幻片。”
韓春風知道這個男人的首映票房會比少林寺低,即便他宣傳的很好了,但是排片率太低了。
香江是個不夜城,韓春風通過院線老板去聯系到了幾位知名影評人。
“您好,我是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導演,今天上映的,想請您為電影寫一篇影評,我會給您報酬。”趁著熱度在,韓春風要使盡手段把所有的宣傳工作做好。
“對不起,先生,我是個有職業操守的人,斷不會為了錢財放棄原則去寫一些虛假的影評,我要對香江觀眾負責。”這個影評人非常愛惜羽毛,不愿作虛假文章。
“您誤會我的意思了,明天你可以去看完這部片子,然后給出自己實際的感受就行。不會讓你去虛假宣傳這部影片。我再給您一千塊錢的報酬。”為了影片的熱度,韓春風決定把剩下的錢都給它用上,就當投資。
這一晚上,韓春風約見了五個知名影評人,其中三個都是要等第二天看完片子后,再出影評。
而另外兩個呢,在韓春風給了錢后直接就用了他提供的文章。
“這部電影首先給人的感受就是思考。你看完了它,你選擇信還是不信?或許這不是選擇,不管完全否定還是完全相信,整個開放式的故事帶來的思考是非常有趣的。用從未想過的方式解釋世界,然后啪的一聲捏破它,回到現實。”
另一篇,“有個穴居人約翰活了14個世紀直到現代,經歷了或者說促發了不計其數的重大歷史事件,伴哥倫布同游,與梵高為友,聽佛祖講學,甚至一不小心做了耶穌的原型,漫長的歲月為了自保不斷融入社群又不斷遷移,某一天突然決定要把故事說出來,因為想以真實的身份和朋友們——一群大學教授告別,于是有了這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