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負責正陽門區域的小江,拿著一個大鑼盆一個喇叭,在各條街上走動,“收鴨毛嘞,收鴨毛鵝毛嘞,八分錢一斤,有沒有要賣的哈。”
每走一段距離就會把這句話說上一遍。
“收鴨毛嘞。”
不僅僅在街上走著,他還一家家的走了進去。
“大娘,您家有鴨毛鵝毛嗎?我這兒收,這不八分錢一斤,您有多少我就能收多少。”
“我哪有這玩意哦,十天前有,可那東西沒用啊,我就丟了,你怎么不早說。”這就差不多是丟了一兩毛錢,大娘顯得有些痛心。
“這樣吧大娘,以后您要是再有這種鴨毛鵝毛的您就收著,我隔段時間就會走街串巷的,您可以把東西全賣給我。”
小江的收獲不太好,串了幾家門了,沒有一家是有鴨毛賣的。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樣。殺鴨鵝都是過年的那一天,現在半個月過去了,早就當垃圾給處理掉。
若是雞毛還會留起來做雞毛撣子,可是這個鴨毛是真沒什么用,他們也沒想到竟然還能賣錢,一毛錢一斤,這價錢不算低了。丟了的人都覺得有些心疼。
小江給出去的價格是八分錢一斤,這是散戶的價格,量多一點就能九分,要是再多一點就能給他賣到一塊了。
敲了敲門,又走進一家,巧了,這家剛好在殺鴨。
小江眼睛冒著精光的看著那些鴨毛。
這一幕被屋子里的主人看到了,以為小江是上門來求食的乞丐,這不是看著他背著個大麻袋,實在是有些像。
開口問道,“您找誰?你還是走吧,我們并不認識你。”
現在的人對于陌生人還是有著些提防,特別是那種沒打招呼直接就上門來的人。
小江上門來的就比較突然,趕緊解釋著說,“你們別誤會啊,我是來做生意的,收購鴨毛,八分錢一斤,您看看地上的這些鴨毛能不能賣給我。你們留著也沒什么用處。”
主人家像是發現了什么新大陸:“呵,聽說過收破銅爛鐵的,沒想到連鴨毛也收。行,八分錢一斤,全都賣給你了。”
現在還沒出正月,京城里的人有錢的人也有著些了,殺個雞鴨什么的也很正常。
“謝謝了。”
小江用袋子把地上的鴨毛拾掇起來,稱了下,“一斤八兩多,這樣我就算您這個是兩斤,給,一毛六分錢,您點點。”
主人家收下了錢,心里暗暗想著,還真有人買鴨毛的,錢不多,但是是一筆額外的收入,能換一斤大米了,挺好。
“回見嘞您,還有鴨毛記得都囤著,我經常會過來的。”
這是小江的第一單,出了門去,繼續敲鑼打鼓著喊,“收鴨毛鵝毛嘞。”
不僅僅一家家喊,隔斷距離就串個門。
這不,又被他看見一家有鴨毛的,他看到一個角落里的鴨毛還不少。
小江問了聲,“有人在嗎?”
出來個大美女,“你找誰?”
小江愣了下,說道:“韓夫人?”
出來的人正是關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