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了老板一塊錢就開始打起電話來,跨國電話。
“喂,約翰。”
“韓。”
“我的那些書籍開始出版沒有。”
“在出版了,預計先來個十萬冊,看看銷量。不過,韓,你得先給出版錢啊。要不我先給你墊著吧,反正也沒多少,就二三十萬美元。”
韓春風沒想到自己的書還沒開始賣,就要這么一大筆錢了。
覺得錢又開始不夠了,看看有沒有什么法子能賺到什么快錢。
“約翰,你先幫我賣著,這些出版的錢直接就在銷售的錢里頭扣。”
“沒問題,二三十萬,你就是不給都沒問題。”
約翰倒是把韓春風當作了朋友,不過其中更多的還是利益牽扯,要是覺得韓春風沒有利用價值的話,哪里還會跟他做朋友。
“韓,什么時候再拍部電影啊,或者給我幾件華夏的古董,我是非常愿意花大價錢的。”
“古董沒有,電影的話,我看看今年給你提供一個過來。”
“真的,那太好了,一定要有你上一部的這樣的水準。”
約翰還是想著賺錢,一部電影就能搞個一兩億美元,這不比做生意還爽。電影本身也是一種生意。
就是這個書籍,約翰覺得應該賺不了幾個錢就無償給韓春風幫忙了。
韓春風跟約翰的對話被電話亭老板聽到了不少,一度以為韓春風瘋了,說了好多他不懂的話,然后又說幾百萬幾千萬的錢,把他給嚇到了。
經過約翰的提醒,韓春風決定了再搞一部電影再賺一點快錢。
就是在想著要拍個什么樣的類型的片子。
并且能在美國火爆。
韓春風第一時間想到了李連節,因為上部電影他應該已經在美國混了個臉熟。不少美國觀眾會買他的賬的。
要想票房高,就必須爭取到美國觀眾。
至于內陸電影,電影票幾毛錢一張,怎么賺錢。只能靠著美國的觀眾,還有香江的。
別看香江小,但是一部電影能搞出千萬票房來。
跟約翰又聊了一會兒,然后掛斷了電話。
轉頭給燕京制片廠的人打了個電話。
“喂,你好,我找下李連節李先生,我是他的朋友。”
“李連節,他不在京城了,去年他就去了香江。”
對啊,以前李連節就跟韓春風說過,他要去香江,能搞錢。
在內地搞不到錢,一天就只能搞到幾塊錢,身價和香江演員差的太多太多了。
“那么有李連節的聯系方式嗎,麻煩給個電話過來。”
“有的,他目前好像是在邵氏電影公司。”
這個人又把電話給了韓春風。
韓春風直接掛斷了電話,又撥通了香江的。
這一波操作把電話亭老板看呆了,這都是第三個電話了,他不心疼電話費,自己都心疼。
然后看了看韓春風,非常臉熟,好像來過自己這兒好幾回了吧。
韓春風撥通了電話后。
“喂,麻煩幫我接通一下李連節李先生,我是他在京城的好朋友,就說是韓春風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