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按著上面的時間一封封按順序排好。
看著眼前一封又一封的信,就像那些話就是丈夫在她面前對她娓娓訴說,就像是他從沒有離開過一樣。
后來,她就在這間丈夫工作了很久的店鋪里寫信。
她把所有的想念在紙上寫下,夾進信封里,一封一封地寫。
每當想念時,她就寫下一封。
曾經他們寄出的信要隔很久很久對方才能收到。
她現在也依舊相信,雖然需要的時間長了些,但她寫給他的信他總能看到。
就這樣,她一封封地寫著……
隨后,有人偶然間發現了這里。
起初,她只是提供紙筆。
隨后又有人到來,她索性就將這家店辦了起來。
慢慢地這家店就以這樣的方式存在了下去。
有時,她會按著路人提出的要求,用漫游的方式隨意選地址把信寄出去。
后來,又按著期愿建立了感情信件的樹洞。
不過,店里從不會出現擁擠的情況。
有時候一天只有一個人出現,有時候很長時間都不會有一個人到來,但這家店卻一直留了下來。
夜上闌珊忽然想起時,心緒萬千無處訴說時,回首,它就在。
這幾年,店里的客人來了又走,信件一封封堆起來,一封封地寄出,然后再一封封地堆起來,再一封封地寄出,循環的過程,她內心的痛苦在無形且柔和的時光中漸漸淡去。
生活一天天變得平和,寧靜又安詳,她在得到內心平靜之余,始終感動于鄭嘉平的建議——記得終比忘記好。
生的人寄托著逝去人關于生的惦念和期盼,與其為了擺脫痛苦強迫忘記,不如讓自己適應,繼續好好地活下去。
雖然想起那個離開的人會難過,但更是慶幸他曾在生命存在過。
從那之后她再沒有去試圖痛苦地忘記,她相信那個愛的人一直都在,永遠都在。
鄭嘉平看到墻上貼著的便簽,是熟悉的字體。
上面的內容是。
【寧愿朝生暮死,也要盛極一時】
最后的名字是,徐槿一。
他知道,這是她常來的一家店。
她在這里寫了很多很多的信,但從沒寄出鍋。
店主看到了鄭嘉平的凝神,對鄭嘉平開口,“那位小姐我有印象,她來過店里很多次,每次來的時候還都帶著一只貓,每次都坐在靠窗的位置。”
而且……每次都在店里停留很長時間。
店主指的是徐槿一。
現在時代發展得快,生活方式也變快,年輕人中很少能靜得下來。
她瞧見過徐槿一坐在窗口的位置望著窗外發呆,有時候會從白天待到天色黑下來。
就安靜地坐在那里,身邊一直帶著貓,胖乎乎的身影瞧著很可愛。
可是,每當店主看到坐在沙發上的人時,心中總會涌上一股復雜的情緒。
年輕人喜歡熱鬧,哪會有人專挑安靜的地方?
多半是心里藏著傷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