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歷史課代表”
“歷史課代表表示,母雞呀~”
“我只知道康熙差點娶了蘇麻喇姑”
系統一頭黑線:
“那都是謠傳,蘇麻喇姑都能當康熙他麻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們要不信謠不傳謠”
“好,現在就給你們科普一下”
話鋒一轉,系統說道: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清世祖順治皇帝也就是康熙他爹的第二個皇后,因為過于忠厚老實,職場上不善逢迎,斗爭經驗十分不足,慘被傾國傾城的董鄂妃所KO。在她21歲的時候就基本就算徹底廢了,之后開始了幾十年寡居。”
“所以.......我們老實人招誰惹誰了?為毛受傷害的總是我們?”
彈幕上密密麻麻的倒苦水。
系統直接無視,繼續說道:
“當康熙的親生母親孝康皇后死后,她就和當時的太皇太后開始共同撫養尚且年幼的康熙爺。這個老實憨厚的女人把康熙大帝視如己出,因此兩個母子感情深厚。”
“至于康熙大帝為什么要為孝惠皇后單獨建陵?歷史上的說法眾說紛紜。”
系統話鋒一轉:
“大致的說法主要有五個”
第一、為報答孝惠章皇后的多年的養育之恩;
第二、太皇太后孝莊生前沒有營造陵寢死后埋葬帶來的諸多不便,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第三、修建皇后陵寢可以完美的解決骨灰壇與梓宮難以葬在同一地宮的問題;
第四、尊卑問題,順治帝命不好死的早,康熙二年,順治帝和孝康皇后、孝獻二皇后就一起埋了,而孝惠皇后二十五年后才死,如果這時候動土屬于“以卑動尊”,視為大不敬;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擔心二次打開皇陵造成孝陵地氣泄漏。破壞風水。”
“眾所周知,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于風水問題十分看重,小到出門大到婚喪嫁娶都會有所禁忌,你麻麻如果說你和你對象八字不合,那在古代和犯了天條沒啥區別。古代皇帝更是如此,而且皇陵元氣泄漏這事都是有先例的。比如,道光皇帝最初在東陵的寶華峪建陵時,承修大臣英和就因為怕在地宮下建龍須溝泄地氣而作罷。”
“所以....今天適合出門嗎?”
曹七七忽然又鬼使神差冒了出來。
系統目光宛若看一個智障:
老妹兒,誰見過大除夕夜出來挖人墳頭的?
但凡是個正常人都干不出來這事啊!
系統委屈,系統不敢說,單純主要是惹不起,怕被突突。
“咳咳,那個,咱們繼續”
系統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孝東陵約于康熙三十二年建成,作為清朝第一座皇后陵,其順理成章成為了清朝后世皇后陵ctrl+C,ctrl+V的范本。為了不僭越規制,皇后陵與皇帝陵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
1、不建石牌坊、大紅門、功德碑、石像生、牌坊、七孔拱橋、五孔橋、三路三孔橋、神道碑亭、二柱門;其他建筑與皇帝陵規制一樣,雖然那時候他們開始追求詩和遠方,但是熱鬧都是皇帝的,而皇后基本就一個墳頭,一點牌面都沒有。
2、作為皇帝陵的附屬陵寢,皇后陵要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邊,其神道與皇帝陵的神道相接,死后大家可以時不時一起出來串個門,約個燒烤蹦個野迪什么的,避免走丟。
3、皇后陵沒有獨立的名稱,要以本朝皇帝陵的名稱緊密相連,命名方式也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皇后陵的第一個字用本朝皇帝陵名稱的第一個字。第二個字用皇后陵與本朝皇帝陵相對方位的字,如果在東側則用“東”字,如果在西側,則用“西”字。比如孝惠章皇后的陵位于孝陵的東旁,則名為“孝東陵”。”
“這就是孝東陵名字的由來”
彈幕紛紛飄過:
掃迪斯奈,搜嘎掃噶。
臥槽,這起名方式,像極了‘瓊B’的車牌,采訪一下兄弟們看到'瓊B的牌子是啥感受
無他,穩如老狗,忌憚SB
我還以為想怎么起就怎么起,還是讜國會玩
不明覺厲,這年頭沒點學問盜墓都容易挖錯墳頭。
系統“.............”
“奔偏了,繼續說正事”
系統強行轉移了話題:
“明十三陵與清皇陵地面建筑不同之處第三點:明陵妃子墓的修建看心情,但不是每帝陵都有,而清陵妃子墓是有法律保護的,除非特殊情況,大部分帝陵旁都建有妃子墓,有時候你不想死這兒都不行。”
“第四點、明陵只有主陵(也稱首陵)建石像生,建有大的四根華表的神功圣德碑亭,其他陵則修建小的無字碑,而清陵在道光帝之前的關內帝陵均建有設華表的神功圣德碑亭,不要問為什么道光之后沒有了,問就是道光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寫多了都是黑歷史。
“第五點,明朝宮門稱祾恩門,享殿稱祾恩殿,清皇陵均分別改稱為隆恩門、隆恩殿。這就好比以前八九十年代叫歌舞廳,現在改名叫KTV,”
“還有十分明顯的第六點、明陵皇陵前營造的拱橋制式為三路一孔,而清朝皇帝陵則是三路三孔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