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曹七七乖巧地閉嘴,這讓系統感覺不可思議,難道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咳咳”
系統清了清嗓子,走到一側石像生前方,介紹到:
“這些石雕動物和人物以對稱的形式分別排列在神道兩旁,象征著皇帝的儀仗隊守衛在陵前。這些石像生各有寓意:文臣武將,均為皇帝的愛卿,把他們的石像置于皇帝的陵寢之中,表示君臣永不分離,心心相印。駿馬,是歷代皇帝征戰、行獵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坐騎。據說,雍正的曾祖皇太極一生戎馬,繼位以后,依舊人不解甲、馬不離鞍,他率領的鐵騎踏遍了白山黑水,統一了東北地區,被稱為“馬上皇帝”。在遼陽戰役中,他被明朝總兵李成梁圍困,幸虧戰馬善于馳騁才免予危難。清朝歷代皇帝對馬都十分鐘愛,所以,把馬的雕像置于陵前,象征帝王雖死,雄心尚存,開疆揚威,備以駿馬。大象溫順馴服,寓意皇帝廣有順民。石象背上還雕有寶瓶,謂之“太平有象”或“天下太平”,獅子兇猛,吼聲震天,象征著皇家勢力強大,威震天下。在古代,石獅子不但皇陵有,就是官府衙門和有錢有勢的家門前,也置放石雕獅子,以示權威。”
“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稱石像生,又稱“翁仲”。是皇權儀衛的縮影。這種做法開始于秦漢時期,此后歷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數量和取象不盡相同。”
“相傳:石像生又本姓阮,是秦始皇的愛將,身高丈二,智勇雙全,屢建戰功,大敗匈奴。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深表哀悼,命工匠鑄一翁仲銅像,立于咸陽宮司馬門外,猶如英勇的衛士。后來,人們把陵墓前的石像生稱為“翁仲”。”
他一邊解說,鏡頭一邊逐一移動,直播間的眾人看的津津有味。
“泰陵因風水地形關系,原設計中沒有設立石像生一項。現在大家看到的石像生是乾隆年間補建的。”
“風水問題?”
直播間的水友對這個很感興趣。
“主播,你快解釋解釋,泰陵風水怎么啦?”
“在線等,求解惑”
對于皇帝陵墓風水,這群人破天荒頭一遭,十分好奇,即使大過年的也不能阻止他們的好奇心。
畫面一轉,鏡頭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泰陵,系統娓娓道來:
“風水學來講:大紅門,正在龍蟠虎踞之間,護北面隨龍生旺之氣,納南面特朝環抱之水,前朝后拱,天心十道,實天造地設門戶,不便展拓向外”
“說人話”
小林醬咔嚓一聲將子彈上膛嚇得系統一激靈。
“泰陵神道體系隨山川走勢盤旋修理,若強行設立石像生,不能依其丈尺,整齊安供,而甬道轉旋之處,必有向背參差之所。因此風水地形不宜安設”
“所以,你的意思是,風水不夠,兒子孝道強湊?這里面有故事啊.......大孝子乾隆孝的他爹的棺材板貌似有點hold不住的節奏”
專業捧哏二十年的小能手曹懟懟再度上線。
“額......”
這話茬,系統有點不知道該怎么接。
無奈,只好照本宣科道:
“大致是這個意思,雍正七年十二月,雍正帝曾在諭旨中明確表示:不建石像生。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一時沒忍住為了表示孝心,不顧大臣的反對強行建置了五對石像生”
“那這兩個是什么?”
曹七七忽然開口,指向兩側,分別各有兩根石柱杵在石像生與七拱橋中間。仔細觀看,須彌座,柱身六邊形,周身浮雕如意祥云,矗立在石像生之前。
“那是望柱,也是是由青白石制作,放在石像生前起引領作用,也是仿自明陵”
系統解釋道。
“一點創意都沒有”
曹七七撇了撇嘴吐槽道。
“前面有什么?”
指著前方長長的神道,曹七七問。
“再向前走,就是龍鳳門了”
系統說道。
“龍鳳門?”
ps:咳咳,感謝:fairy-of-swo,two次投的票票,差點走丟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