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九脊帳又是什么呢?”
主播間水友雖然不懂建筑,但壓不住一顆好奇的心,主要是這直播間有點不正常,別人都是挖金銀珠寶,到這兒天天按住腦瓜子給你現場教學。
曹七七想了想,才開口解釋:
“九脊帳又稱佛龕,是龕櫥的一種,龕櫥是古代中國建筑物室內裝修的一種。在中國宗教建筑的室內,常把供奉神佛的木龕和貯藏經卷的木櫥制成小比例尺的建筑物的形式。形式有:有“壁藏”、“轉輪藏”“佛道帳”、“九脊帳”、“壁帳”、“牙腳帳”等。”
“龕櫥主要盛行于宋代寺觀建筑中”
“壁藏即為貯存經卷的壁櫥,中分若干間的佛龕,下為須彌座,上為屋頂。現存遼代建筑、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的壁藏是僅存的實例,制作精美,保存完整,為稀世珍品。”
“轉輪藏外形酷似藏族佛寺的轉經筒,只不過,它一種可以轉動的藏經柜,平面為八邊形,在宗教活動中認為推動轉輪藏旋轉一周等于念一遍經,大家去西藏旅游在寺廟中很常見”
“最后九脊帳,所謂帳,后世稱之為佛龕。所謂九脊帳就是覆蓋有歇山頂的佛龕,不久前剛剛科普過,歇山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共計九條脊,故此得名。現存最早的木帳(或稱仙樓)實物保存在北宋末建造的山西晉城二仙廟內。”
“哦......好深奧的樣子”
眾人雖然聽不太明白,但是不影響他們自己上網搜索,看完圖片后一個個感覺不明覺厲。
祖先們真是巧奪天工啊。
“最后,十字別,實際上就是十字脊頂,由兩個屋頂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可以是懸山式,也可以是歇山式,是古代中國一種非常特別的屋頂形式。現有代表建筑如:北京角樓、承德避暑山莊的水流云在亭,北京北海公園妙相亭、金陵大學鐘樓(今南京大學北大樓)等。”
話到最后,曹七七話鋒一轉:
“當然,除了這十個,還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封書、二柱門、三才升、四阿頂、五鳳樓、六分頭、七架梁、八吉祥、九脊帳。”
“所為七架梁就是:六椽栿,宋式建筑中大小不一房梁的叫法,清朝叫“七架梁”宋式的梁架叫法比清式少一個數”
“八吉祥指的則是八種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分別是:寶瓶(藏語稱-文巴)、金魚(藏語稱-塞聶爾)、寶傘(藏語稱-督)、妙蓮(藏語稱-白瑪)、右旋海螺(藏語稱-冬嘎也齊)、吉祥結(藏語稱-華維)、勝利幢(藏語稱-豎參)、金輪(藏語稱-括爾洛),這些和大清皇室選擇藏傳佛教有關,總之久而久之流傳了下來”
眾人頻頻點頭,一邊聽,一邊瘋狂百度。
“完事了吧”
曹七七牛頭問系統。
“啊。哦,完事了”
系統點頭。
“那就趕緊下一個,作為工具人,怎么辦事這么墨跡呢,還得讓我親自上,要你有何用”
曹七七冷冷瞥了系統一眼,掉頭徑直穿過二柱門,朝前走去。
系統委屈巴巴,很快跟上了小蘿莉的腳步來到了石五供前:
“在隆恩殿見過景泰藍的五供,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什么了,沒錯,這就是石五供,都是石頭雕刻而成”
“起名真草率”
冷不防,曹七七吐槽了一句,絲毫不影響系統的操作。
“石五供始見于明代永樂帝長陵,是從佛教中借用的供養祭器,看著須彌座應該不難理解”
隨著鏡頭繚繞,畫面中碩大的石五供出現在眾人視野之中,中央香爐之中石柱高高凸起,表面祥云繚繞,一只五爪金龍穿梭其中,騰云駕霧翱翔九天,回首間俯瞰眾生,酷似帝皇睥睨天下。
“嘉慶二十三年佚名刻《欽定大清會典圖》之太歲殿祈祀陳設,卷十三禮制:五供排列:瓶、燭、鑪、燭、瓶(鼎豆壺)。卷十七之文昌廟陳設同上。若低一級之三供則為燭、鑪、燭,如先醫廟等。”
“五供作為佛前供器,用五供供佛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禮拜。《法華經。法師品》有云:華香、瓔珞、末香、涂香、燒香、繒蓋、幛幡、衣服、肴饌,作諸伎樂,人中上而供養之”
“其中,香爐又稱信香,佛教認為香為信使,佛前點香,皈依佛的誠心可達佛前;”
“蠟臺小盤口的尖細頂端是安放“藏蠟”的,拜佛、念經時焚香燃燭,以示光明。”
“蠟臺的兩側為花觚,花觚內通常插放靈芝或孔雀翎,念經時,用孔雀翎蘸水向四周摔灑,名叫“散崇”或“彈法水”,以示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