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內,曹七七不想說話,于是系統果斷充當起了工具人:
“兄弟們,我胡漢三溜了,就問你們氣不氣,哈哈哈哈”
眾人:.......
“來來來,舉報走一波”
系統臉黑:
“好吧,說正事,說完最后一件事此次直播就徹底結束了”
正打算舉報的直播間眾人大驚:
“系統,你想說什么?請開始你的表演”
“這時候求饒是不是為時已晚?”
“豈止是晚?”
“你是不是對盜墓這件事有什么誤解”
“主播這頂多算是到此一游吧”
在一片討論聲中,系統開口說道:
“雍正帝的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其建造作用的磚頭基本來自江蘇蘇州與山東臨清地區;陵寢內的石料多采自北京房山,所用木料多源自四川、貴州、廣東、福建等南方地區。整座泰陵據不完全統計,至少花費240多萬兩白銀”
“按照購買力換算,大清各地行情不一,一兩銀子相當于現如今的130-300塊錢,如此換算240萬兩銀子相當于3億1千200萬——7億兩千萬”
聽到這個數字,直播間眾人一個個驚呆了。
“臥槽!”
“臥槽!!”
“臥槽!!!”
須臾,直播間被臥槽刷屏。
“這尼瑪!這么貴??”
眾人有些難以置信。
要知道,中國2020年GDP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達1015986億元。
這尼瑪,雍正帝一座墳頭干掉了一個GDP的零頭。
“在社會比較穩定的乾隆年間,一石糧食大約銀一兩四錢六分。根據單位換算:清代一石糧食放到現在大約是70公斤左右,由于大清各地行情不一,一兩銀子幾乎在130到300塊錢浮動,如此算來還算便宜,要知道唐貞觀年的一兩銀子=2000元人民幣”
直播間眾人長大了嘴巴。
“我勒個去.....”
XXX所,有小同志問道:
“所長,真的這么貴嗎?”
所長氣呼呼一搖頭:
“你問我,我問誰?我是文科生”
眾人:.........
東北老家,愛心覺羅·九爺悵然地摸了摸自己下巴的胡須:
“這盜墓賊,還真有點東西,看來沒少下功夫”
與此同時,就聽系統繼續說道:
“整個泰陵共有61座建筑,建造過程中用工用料之多,耗銀數量之大,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工科史書》記載:雍正十年八月,和碩果親王允禮奏表中所云,為建泰陵儲放物料,曾用楠杉木、金磚、臨清磚搭蓋棚廠499間,用銀5385兩8錢。約合70多萬-1百60多萬人民幣”
“這才只是剛開始”
“大家在隆恩殿所見金磚,來自蘇州制造。蘇州土質細膩,含膠豐富,可塑性強,所制金磚密實穩固,且南北有運河,交通便利,自明朝以來一直有從蘇州運磚北上的慣例。”
“按規制,當時每個瓦工,一天只能制磚五塊,每塊磚約重40斤,金磚運到泰陵后,還需打磨拋光至30斤,使磚平滑如砥可嚴絲合縫。”
“泰陵金磚總量具體不詳,但根據保存下來的總督高其倬一封奏書可窺一二。其文記載:當時一時所需“二尺”金磚1715塊,“一尺七”金磚4300塊。整個泰陵工程前后持續8年,保守估計最低所需金磚至少幾十萬塊。”
“此外,泰陵所用青磚主要源自山東臨清燒制的澄漿長形城磚。乾隆二年,有一名史法敏的大臣做了統計:泰陵所用臨清磚,據布政使鄭祥寶稱,總共解送過磚1577070塊,內除不堪用磚15469塊,漂失磚320塊,每塊奉部準給價銀1分7厘,總共用銀4379兩4錢3分8厘。據統計:臨清前后共五次奉命燒磚,政府還雇民船運磚,每塊運費是2分7厘。雍正乾隆兩朝臨清磚共耗費銀50623兩9錢6分5厘,約合6百多萬人民幣——1千五百多萬人民幣”
“清宮檔案《陵寢事務》記載,修建泰陵時拉運臨清磚,因磚有碰損,運工們不但分文沒有,反倒賠銀522兩4錢5分,將近6萬多至15萬多人民幣,老百姓褲衩都快當了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