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覺悟了:
“第三種說法是雍正死于中風,此說法得到了許多人的肯定,但是無從考究,于是...過”
“下一個,第四種說法就是,雍正帝嗑藥過量。”
“根據清宮《活計檔》記載:雍正和嘉靖一樣,迷信道教。雍正八年(1730年)乾清宮月臺上新蓋黃氈板房后,著做斗壇一座,期間多次參與設計修改了樣式;俗話說,沒有與華麗法壇相匹配的衣服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徒,雍正十年,著交蘇州織造,照樣做刻絲法衣十件,紅緞道衣五十件,繡金龍法衣,繡仙鶴法衣,五龍道館做的不是很巴適,動不動得改改,可見甲方爸爸動不動要求改設計這事古往今來都是傳統”
“雍正不僅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嗑藥都是往死里弄。雍正《燒丹》詩曰:“鉛砂和藥物,松柏繞云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根據從《活計檔》記載的宮中用木炭及煤料消耗,雍正十年至雍正十三年共計使用木炭及煤料30余萬斤。”
“講真,就這驚為天人的操作,他不死誰死?而且雍正帝還有一個毛病,自己作死還喜歡帶大家一起死,動不動就賞賜大臣們一起嗑藥,大家生是一家人,死也要整整齊齊”
“至于古代的金丹是什么玩意兒,學過化學的都知道,汞、鉛、朱砂等等都是劇毒物質,所謂無知是福,古代的皇帝都喜歡吃這玩意兒,還有一種叫五石散的東西,漢代流傳,魏人何晏當了第一個小白鼠,據說服用之后燥熱繪烈,服后使人全身發熱,并產生一種迷惑人心的短期效應,這種癥狀在醫學上叫慢性中毒。”
“不吹不黑,中國歷史上吃丹藥掛掉的皇帝有14位之多”
“雖然親兒子乾隆在圣旨里面替親爸爸雍正澄清親爹并沒有服用道士給的藥物,但是這事,我信了,你們信嗎?”
系統聳了聳肩:
“所以,這個事情告訴我們,沒事別亂吃藥,尤其年輕人崇尚時尚,所謂的笑=+=氣,那玩意兒更不能碰,那是毒~+~品,會造成中樞神經癱瘓的,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如果真的要尋求刺激,可以等你father睡著的時候漬他一身尿,拉滿他的怒氣值,享受一頓來自你爸爸的毒打關愛于42碼鞋底的呵護,古語有云:慈父手中鞋,逆子身上擊,一秒三千下,下下出暴擊。保證絕對夠刺激,絕對終身難忘,絕對回味無窮,絕對會被打哭,絕對不敢有下次,不過干這事之前先想想自己抗不抗揍,友情提醒:這事風險系數有點高”
說著系統話鋒一轉:
“好了,繼續說正事,最后一種可能:好色。雍正帝不僅貪圖女色,還亂服春藥,加上丹藥以毒攻毒,一不小心身體被掏空了,于是沒hold住,死球”
“曾靜打算造反,列舉了雍正的十余條罪狀,包括“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好諛、奸佞”等,將雍正描述成一個不忠不孝不義之人。”
“但是沒想到雍正帝較真了,在線回懟,關于好色,他曾在圣旨之中說道:朕在藩邸,即清心寡欲,自幼性不好色欲。即位以后,宮人甚少。朕常自謂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者。遠色二字,朕實可以自信。”
“所以好色導致猝死這個說辭,有待考究,但雍正從發病到去世只有區區的三天,死亡時間之短,死的不同尋常,留給后人無限遐想,或許只有等雍正墳頭被扒開,這個謎題才會有答案。”
ps:感謝:fairy-of-swo、樸燦烈樸sir(動次打次)、自娛自樂,投的票票,咳咳,那個,天干物燥,都不要太激動,都要hold住自己。
小劇場:
唐太宗:據說服胡僧藥,遂致暴疾不救,50歲,卒。
唐憲宗:據說誤服丹石,毒發暴崩。43歲,卒。
唐武宗:據說心臟煉丹,33歲,卒。
唐宣宗:據說食用仙丹并中毒,曾經一個多月都不能上朝,49歲,卒。
按照大唐全家團滅順序,告訴我們:即使你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話可以亂說,但是飯還是不能亂吃的,不然照樣死翹翹。
諸位引以為戒,尤其是夏天到了,路邊的小帥哥小姐姐遞來的心動不要亂接,請放開他(她)們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