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崇陵地宮參照了惠陵建制,承襲了清皇陵‘九券四門八菩薩’的地宮規格”
曹七七與系統一邊沿著城墻向下走去,系統一邊把鏡頭對準下方的琉璃影壁做著簡單陳述:
“所謂‘券’之前解釋過:即拱券,建筑中指門、窗、橋梁等建筑成弧形的構建,地宮中指的是券石搭建的過洞與地宮大殿”
“清代皇陵地宮的營建依舊模仿了明代中晚期的皇陵陵寢制度,在營建過程中裁撤了地表東西配殿,只保留中軸線的地下宮殿”
“按照規格:通常皇帝陵寢的地宮為是:九券四門,皇后陵地宮則只有:五券二門。”
“九券四門與五圈二門有什么區別嗎?”
直播間眾人有些迷糊。
“皇帝九券由外及內依次是: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頭道門洞券、明堂券、二道門洞券、穿堂券、三道門洞券和金券”
“隧道券即墓道、明堂券即前殿、穿堂券即中殿、金券即后殿,停放皇帝、皇后梓宮處”
“梓宮是什么?”
學名搞得水友們有點蒙圈,但心中隱隱有所猜測。
“就是棺材”
青青子衿美目流轉:
“中國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做的棺材。”
“《漢書·霍光傳》說:“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十五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皆如乘輿制度。”可知在西漢時帝后所用棺材就稱梓宮。”
“沒錯,教授不愧是教授”
系統夸贊道。
“隧道券和閃當券為磚券,其后七個券均為石券。”
“除此之外,在清朝前期修建的地宮之中罩門券、名堂券和金券上方建有琉璃瓦屋頂,但從慕陵開始取消了瓦頂”
“四門,指的是在地宮券道內修建有四座厚厚的石門”
“八菩薩出自《《八大菩薩曼荼羅經》,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
“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經建造。”
“我記得,八菩薩似乎有‘佛教八菩薩’與‘密宗八菩薩’之分”
神仙子忽然開口。
“是的”
系統與曹七七走下樓梯,來到琉璃照壁前駐足觀看腳下雜亂無章的碎裂地板,下面就是盜墓賊遺留下來的盜洞。
“八菩薩,一般與“七佛”共稱“七佛八菩薩”。可以分為“佛教八菩薩”和“密宗的八大菩薩”。
“佛教八菩薩有多種說法,包括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密宗的八大菩薩包括: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手、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
“以上八大菩薩是比較普通的為人們所共知,還有其它經典開列的八大菩薩”
“如:”
“《藥師經》八菩薩為: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菩薩、寶檀花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
“《般若理趣經》八菩薩為:金剛手菩薩、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拳菩薩、文殊菩薩、才發意***菩薩、虛空庫菩薩、摧一切魔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