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法合為十八契印,其法系根據十八契印之所記,此儀軌之作者,相傳為惠果或日僧空海。古來對‘十八’之表意有諸說。或以十八表示般若之十八空,十八界表示如來法身之德,或表示金剛界之五佛四菩薩及胎藏界中臺八葉院之九尊,或為金剛界十八會之總行等種種意義。另外契印之數古來亦有異說。”
其十八契印之印相分別為:
(一)凈三業印,即蓮華合掌。豎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
(二)佛部三昧耶印,即‘虛心合掌’。屈二食指,著二中指之上節,二拇指著二食指之下節。
(三)蓮華部三昧耶印,又作八葉印。即‘虛心合掌’,立二食、二中、二無名等指開。
(四)金剛部三昧耶印,即左手覆,右手仰,兩手背相合,以兩手之大小指相鉤,中間之三指如三股杵。
(五)被甲護身印,又作被甲印、護身三昧耶。即二手內縛,豎二中指相捻,屈二食指如鉤形,二拇指并豎,捻著于二無名指。
(六)地結印,又作金剛橛。即以左之無名指、中指押入右之無名指、中指,余之小指、食指、拇指相交。
(七)四方結印,又作金剛墻印。印相同前之地結印,但開二拇指。
(八)道場觀,印相即如來拳印,六種拳之一。即以右拳握左拳之拇指。
(九)大虛空藏印,即二手合掌,二中指外相叉,二食指相交如寶形。
(十)寶車輅印,又作送車輅印。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這種佛手印,即二手內相叉仰掌,二食指之側相交,二拇指各著食指之根下。真言為‘唵都嚕都嚕吽’,都嚕都嚕(turuturu),乃車之轉聲;吽為金剛使者之種子,又為輪之種子。
(十一)請車輅印,印相同寶車輅印,但拇指可不著食指。
(十二)迎請印,又作迎請本尊印、召請印。即內縛,立右拇指如鉤。
(十三)部主印,又作部主結界印、辟除結界印。即二手合掌,屈二食指、二無名指入掌內,其指頭之背相著,二拇指豎開。
(十四)虛空網印,又作金剛網印。印相同前之地結印,但二拇指捻二食指。
(十五)火院印,全稱金剛火院印。即以左手掩右手之背。
(十六)閼伽印,即以二手捧持閼伽器。
(十七)華座印,印相同前之蓮華部三昧耶印。
(十八)普供養印,即二手金剛合掌,二食指尖相著如寶形,二拇指并立。
“而我們常見的只有大概五種手印”
“第一種較為常見,寺院之中,和尚打坐參禪之時將雙手心向上放在下腹部,把右手置于左手上,兩拇指尖相接,這種叫——禪定印,這是佛陀入于禪定時所結的手印”
“第二種佛祖雕像之中較為常見,許多佛祖雕像中,佛像右手前臂上舉于胸前,與身體略成直角,手指自然向上舒展,手心向外,這叫做——施無畏印。這一手印表示了佛為救濟眾生的大慈心愿。據說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怖,所以稱為施無畏。”
“與此同時,佛像的另一只手會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這叫與愿印”
又稱:施愿印,滿愿印。仰掌舒五指而向下,流注如意寶或甘露水之相也,為寶生如來、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等本誓之標幟。表示佛菩薩能給與眾生愿望滿足,使眾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實現之意。
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所以往往和施無畏印配合。
求聞持法曰:“右手復作與諸愿印,五指下垂,現掌向外,是與愿印相。”攝真實經曰:“第三結施諸愿印,舒右五指仰掌,想從五指間雨如意寶珠,眾生一切諸樂皆令圓滿,是印名為能令圓滿一切眾生所愛樂印。”
大日經疏十六曰:“與愿手,舒指仰掌向下流注甘露水。
“接下來兩個就是通常眾人熟知的佛陀一手指天,一手觸地”
“指天的為:說法印,是佛說法時慣用的印相”
即,以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此印表以**摧破煩惱,使身心清凈,又稱「***印」。早期印度佛教造像在方座下大多雕刻**與鹿的形像,代表佛在鹿野苑初***。這一手印象征佛說法之意,所以稱為說法印。
“指地的為:觸地印,又稱降魔印”
“即,佛陀右手下垂于膝前,掌心向內。“以地為證的印”這是佛陀成道時所結的印相,能降伏一切諸魔,又稱為“降魔印”跏趺坐姿,通常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名為“定印””
“此為最熟悉的五種佛手印”
ps:感謝:萊杰羅、fairy-of-swo、糞花涂墻,偷得票票,感謝大家的支持,最近變異病毒又開始了,大家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記得戴口罩,積極打疫苗,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