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龍脈:捉龍是為王者葬。
天下的龍脈發源于昆侖山。
《山海經》有云:昆侖山是天帝的下都,方圓800里,高萬米,山上長有一棵通天的大樹,有九座門,有開明獸守護,是天上諸神上下的天梯,是天地的中心,上通天,下通地,山上百神集結。
古人認為西北為天門,就是指昆倉山有通天之門。
《河圖緯.括地象》也記載:“昆侖山為柱,氣上通天”。
昆倉山在中國境內發脈三支,稱為三大干龍。
以黃河、長江為分界的。
黃河以北諸山稱為北干龍,龍脈盡于黃海;
黃河與長江之間稱為中干龍,龍脈盡于東海;
長江以南稱為南干龍,龍脈盡于南海。
有意思的是中國境內東西向的山系也有三條:
天山—陰山;
昆侖山—秦嶺—大別山;
南嶺。
那清西陵的龍脈起自何方呢?
雍正八年,負責為雍正皇帝陵寢選址怡親王允祥和風水大師高其倬等,在給雍正皇帝奏報中如是說:
“萬年吉地之形勢,其龍為北干正脈,行于黃河之北。”
也就是說清西陵的龍脈是發源于昆侖山的北干龍,與昆侖山一脈相連,由西至東,龍脈綿延幾千里,而昆侖山氣上通天,永寧山即與天上的元氣一脈相承,這便是形勝之本,即所謂“葬者乘生氣也。”
而西陵龍脈:
“自管涔起祖天池,夾照永定河為左界之水,水外之山為其左藩,滹沱河為右界之水,水外之山為其右藩,此干居中,迢遞東行,巍峨滂沱,萬岫千廣,歷雁代之境,稍轉而北,復起北岳,逶迤千余里,大帳數百里,東行芷遠,過靈丘之廣昌分為三枝:南一枝由插箭嶺起,郎山分枝而去,入保定、安肅、新安諸處,中有自潤河諸水,其水為垣前之水,水南之山為垣前之山;北一枝由浮圖峪起,百花山分枝,而去入房山、涿州、定興諸處,中有據馬河諸水,其水為垣后之水,水北之山為垣后之山:此地為居中一枝,龍樓寶殿,聚講開垣,勢如萬馬自天而下。”
《葬經》有云:
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勢如巨浪,重嶺疊嶂,千乘之葬。
勢如降龍,水繞云從,爵祿三公。
勢如重屋,茂草喬木,開府建國。
勢如驚蛇,屈曲徐斜,滅國亡家。
勢如戈矛,兵死刑囚。
勢如流水,生人皆鬼。
勢如負,有垅中峙,法葬其止。
而西陵龍脈勢如萬馬自天而下,為王者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