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曹七七娓娓道來:
“這座石碑由朱棣親撰,計2746字,詳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額雕琢瑰麗。”
說著她繞道赑屃面前,抬手輕拍了拍赑屃揚起的頭顱,仰視著這巨大的赑屃:
“碑上主要詳述六部分內容。第一講述朱元璋生于鳳陽,為句容大族;第二他為民請愿,發跡定遠;第三,定都南京,年號洪武;其四,廢除舊制,選賢唯能;其五,分封諸侯平定天下;其六銘刻朱氏貴族百人。”
“總之就一句話:拍他老爹的馬屁”
“句容是什么意思呢?”
水友們感覺擱這兒看直播有一種上課的感覺。
“句容是地名”
“好了,咱們繼續向前走吧”
說著曹七七意味深長地輕輕撫摸了一把石碑,旋即向外走去。
四方城向西北行約100米過御河便進入神道,神道由東向西北延伸,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
曹七七指著前方的神道說道:
“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點在于建筑與地形地勢的完美結合。其不同于歷代帝陵神道成直線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勢建造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節點處安放石像生來控制空間,形成一派肅穆氣氛。”
這些石獸體現了皇家陵寢的禮儀要求,各有寓意:
獅為百獸之王,顯示帝王的威嚴,它既是皇權的象征,又起到鎮魔辟邪的作用;
獬豸是一種神獸,獨角、獅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觸有罪的人;
駱駝是沙漠與熱帶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
大象是獸中巨物,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固;
麒麟是傳說中的“四靈”即麟、龜、龍、鳳之首,它是披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象征“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
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戰、統一江山的重要坐騎。
哦對,這里有一知識點:
曹七七沉聲說道:
“麒麟,雄的叫麒,雌的叫麟,
“麒麟還分公母??”
“這尼瑪震驚了我麻麻一百年”
眾人頭一遭聽聞倍感新奇。
“呵呵,就喜歡你們這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曹七七緩步踏上神道:
“《宋書》有云: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