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老虎為百獸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因此人們視之為吉祥的神獸。能守誠信,驅邪氣,納祥瑞。
古代天子的兵權象征即為“虎符”。
天子和諸侯的大門上要畫老虎,故稱“虎門”。由于虎威武勇猛,所以古來頗受將帥崇拜。將軍的營帳稱“虎帳”。
勇猛之士稱“虎賁”、“虎夫”、“虎士”等。
清代武科進士榜為“虎榜”。
五品武官:熊
《說文》的解釋:“熊獸似豕,山居各蟄。”熊虎丑,其子狗。
《爾雅》的解釋:“又羆如熊,黃白文。”可見,古代記述了兩種熊:一是狗熊,一是人熊。據《國語·晉語》記載:“黃能入于寢門。”“黃能”即“黃熊”,比狗熊體形大而且勇猛。
作為武官官階的形象,正如《詩經·小雅》所說:“唯熊唯羆,男子之樣”,取其陽剛之意。
想想一個娘炮武將舉著大砍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六品武官:彪
《揚子法言》曰:“彪靜成文,動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宋代周密《癸辛雜識》記述:“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
可見,彪與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種兇悍殘暴的動物。作為武官官階形象,是取其對敵兇狠殘暴之意。
七品、八品武官:犀牛
《說文》的解釋: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尾聲。犀牛的皮可以做鎧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國語·越語》稱“水犀之甲”。其書的注解說:“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
用犀牛做武官官階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這是不是簡稱‘砲灰’的意思?)
九品武官:海馬
此處的海馬,并不是大海中的海洋動物河馬,而是和陸地吃草的馬模樣相同、背上長出兩只翅膀的神話中的海獸。既能在天空飛翔,也能在洶涌的波濤中穿行。
海馬的身世頗為神秘,沒有介紹其詳細情況和象征意義的資料,只是在解釋補子時極為簡單的寥寥數語:“水獸,似馬,水陸雙行,喻水陸皆可攻殺固守。”其文雖短,但意義明確。原來,古代對最下層的軍官要求頗高,既能指揮步兵陸戰,又可指揮海軍水戰。有這樣驍勇善戰的軍官,軍隊的戰斗力肯定極強,有了這樣的軍隊,國家的江山就一定會穩固。皇帝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頓了頓,曹七七解釋道:
此外,根據《明會典》記載:
爵位為:公、侯、駙馬、伯的補子圖案為:麒麟、白澤。他們不在文武之數。
并且,
在明清兩代,受過誥封的命婦(一般為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就是傳說中的誥命夫人,也備有補服。
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準。女補的尺寸比男補要小。凡武職官員的妻、母,則不用獸紋補,也和文官家屬一樣,用禽紋補。
除此之外,
一些舞、樂、工、吏雜職人員也可用雜禽、雜花補子。
如正月十五的“燈景“補子,五月的“五毒艾虎“補子等。明代逢上元燈節,內臣宮眷皆須穿戴燈景補子蟒衣,以應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