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等級如下:
一品:緋袍;
二品:緋袍;
三品:緋袍;
四品:緋袍;
五品:青袍;
六品:青袍;
七品:青袍;
八品:綠袍;
九品:綠袍;
未入品:綠袍;
除此之外,其所佩戴的腰間束帶裝飾也不同。
曹七七話鋒一轉:
“古代官員的腰帶,也叫玉帶板”
所謂玉帶,通常是指用玉裝飾的皮革制的腰帶即革帶。這種裝飾革帶用的玉制品,稱為“帶銙(kuǎ,音垮)”,俗稱玉帶板。
早期的玉帶是一種蹀躞(diéxiè音碟謝)帶,即革帶上面綴玉的同時又綴有許多勾環之類,用以鉤掛小型器具或佩飾等物。蹀躞帶只有一根鞓(tīng,音廳),一付帶扣,不用鉈(tā,音它)尾。
據記載,蹀躞帶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南北朝以后演變為革鞓上只綴方型帶銙的玉帶。隋唐時期玉帶被定制為官服專用。唐宋時期玉帶就已經盛行。
玉帶板,總共13塊到26塊不等,材質及數量依據等級不同,都有嚴格規定。根據記載所知,明代時玉帶僅限于皇帝、藩王及建立功勛受封的公、侯、伯、駙馬及夫人使用。
“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臺,左右排3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鉈尾),有輔弼2小方。后7枚,前大小13枚。”這是臣僚所用的玉帶,總共20銙。皇帝玉帶為24銙。”
玉帶裝飾用料等級:
一品:玉;
二品:犀;
三品:金花;
四品:素花;
五品:銀、钑花;
六品:素銀;
七品:素銀;
八品:烏角;
九品:烏角;
“清代開始,官方玉帶使用制度被廢除”
接著曹七七蹲下身指了指文官所穿鞋子:
“大明帝王穿:赤舄(xi)”
赤舄:為古代天子、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詩·大雅·韓奕》:“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玄袞赤舃。”
《詩》云:‘王錫韓侯,玄袞赤舃。’則諸侯與王同。”
孫詒讓正義:“赤舃最尊,故即以赤為飾,不以他采閑之。亦謂之金舃,以赤兼黃朱,近於金色也。”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是用錫君袞冕之服,赤舃副焉。”。
說的便是君王所穿之鞋。
“諸王朝服與文官朝服所穿鞋子為:舄”
舄:履也,即鞋子。重木底鞋(古時最尊貴的鞋,多為帝王大臣穿)
舄履:復底厚履。
武官朝服穿:烏皮靴.
曹七七講完之后,忽然站住腳步,回頭指著身后的武將石雕說道:
“差點忘了一點”
“大家看這個武將是舉著錘的的姿勢,這一點與鳳陽皇陵雙手拄劍的姿態截然不同。
縱觀古代文武石雕,大多都是拄著兵器的。”
說著甩手就是一張武將拄著大寶劍的石雕照片。
“豪橫了,我的妹子”
眾人拍手稱贊。
“小蘿莉,你有紋身嗎?”
忽然一名為‘東南西北風’的水友問到
“沒有,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