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梁海戰,該戰役因發生地露梁海峽而得名”
指揮官分別為:陳璘(中國)、鄧子龍(中國)、李舜臣(潮魚羊)、小西行長(鈤苯)、島津義弘(鈤苯)等。海戰以中朝聯軍獲勝而結束
“至于明梁海戰”
曹七七笑了笑:
“鳴梁海戰是壬辰倭亂中的一場海戰,發生于1597年10月26日(萬歷二十五年/慶長二年九月十六日),地點是[潮魚羊]全羅道海南郡之鳴梁峽。”
在這場戰役中,潮xian三道水軍統制使李舜臣指揮12艘戰船,擊退鈤苯水軍,擊斃鈤苯將領來島通總等,因此被潮xian半島方面稱為“鳴梁大捷”。
但是在戰役后,李舜臣鑒于“水勢極險,勢亦孤危”,當日就退至唐笥島(今新安郡巖泰面),其后又撤至更遠的于外島、七山海、古群山島等地。
鈤鍕最終達到了占領潮xian水師基地的戰略目的。所以,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實際上是鈤苯獲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臥槽?”
了解了前因后果,眾人感覺不可思議。
“神奇的棒子”
“好了,基本沒什么好看的了,走,我帶你們去看地宮”
曹七七大手一揮,霸氣側漏:
“定陵地下宮殿在地下27米處,規模宏大,由五座石室組成,分貝為:前室、中室、左配殿、右配殿、后室”
“為什么明朝的帝王陵墓被盜的很少,反倒是清朝被盜的許多呢?”
忽然有人問到。
“其實很簡單,主要原因是,大清皇陵結構比較簡單,而且是千篇一律,難度系數比較低,容易挖”
曹七七道:
“清皇陵墓道口就在啞巴院琉璃影壁下面,而且地宮全部是淺葬”
與之相反,
“明朝帝陵結構復雜,不但墓道口設置十分隱蔽,基本無規律可循,而且地宮位置都極深。比如:萬歷皇帝地宮深埋地下27米,幗家考古隊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找到墓道口。
而且明十三陵大多地處鬧市,清朝皇陵大多處于地廣人稀之地,看護也極為不利;加之清末民不聊生,所以大家自行體會。
“言之有理哦”
當曹七七走到兩顆茂盛的偌大柏樹面前站定:
“大家現在看到的樹,叫:鹿角柏。他們也叫帝王柏,他倆基本就是定陵內的路標”
據考證樹齡遠遠超過定陵的修建年代,畢竟民間有“先有鹿角柏,后有十三陵”的說法。
說話間,他指了指右側,種滿蒼松勁柏的大土堆:
“右邊的大土丘就是封土,地宮就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