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北宋皇陵按照自然環境和北宋皇帝的埋葬順序,宋陵分為西村陵區、蔡莊陵區、孝交陵區、八陵陵區。
西村陵區在鞏義西南部,在西村鎮常封村以西,又稱“龍洼”,有宣祖趙弘殷的永安陵,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趙光義的永熙陵,祔葬九座后妃陵,陪葬子孫墓141人。
蔡莊陵區位于芝田鎮蔡莊北嶺上,緊鄰310國道,宋時稱“臥龍崗”,有宋真宗趙恒的永定陵,祔葬三個皇后,陪葬大臣墓有: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
孝義陵區即鞏義市區內,有宋仁宗趙禎的永昭陵、宋英宗趙曙的永厚陵,祔葬兩個皇后和五個公主陵,陪葬大臣墓有:趙普、楊延昭、狄青等。
八陵陵區在芝田鎮八陵村南,建有宋神宗趙頊的永裕陵、宋哲宗趙煦的永泰陵,祔葬八個皇后陵和四個公主陵。前后經營達160余年之久。北宋的諸帝、后陵中,8座皇帝陵保存完好,皇后陵主要分布在西村、蔡莊、孝義、八陵4個陵區,占地30余平方千米。
宋陵的諸帝陵園建制統一,平面布局相同,皆坐北朝南,分別由上宮、宮城、地宮、下宮4部分組成,圍繞陵園建筑有寺院、廟宇和行宮等。
北宋歷朝歷代的皇陵建制也是有所區別的。
趙匡胤之父趙弘殷之陵為永安陵。
今陵墓底長為南北23米,東西29米,高約8米,形如金字塔。陵之南約120米,有八件石刻:兩個石人,一個石羊,一個石虎,兩個石馬,一個石麒麟和一個石望柱。
永昌陵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陵墓。
東距永安陵約2公里,太平興國二年(977)葬于此。今陵墓底南北長約62米,東西長約60米,高約21米,地面上有鎮門石獅七個,石人七個,石羊四個,石虎四個,石馬四個,石麒麟兩個,石鳳凰兩個,石象兩個,石望柱兩個。
太宗趙光義之陵永熙陵。
南北長約60米,東西長約62米,高約29米。
陵墓周圍存有十六個土丘,為當時的建筑遺址,陵前八個,陵后四個,左右各兩個。永熙陵的石刻保存得最完整。陵墓四周各有鎮門石獅一對,陵前有石刻五十件,東西向排列。西邊依次是十個石人,兩個石羊,兩個石虎,一個石人,一個石馬,兩個石人,一個石馬,一個石人,一個石麒麟,一個石鳳凰,一個石人,一個石象,一個石望柱,共二十五件;東邊對稱于西邊,但少一個石人,只二十四件,加上墓前一個石拜臺,共五十件。
真宗趙恒之陵叫永定陵。
陵墓底邊50米×57米,高約21米。周圍有土丘十六個,亦為建筑遺址。陵墓圍墻共四門,各設石獅一對。陵前石刻四十八件,也皆為石人、石羊、石虎、石麒麟之屬,墓前也設拜臺。
仁宗趙禎之陵為永昭陵。
現陵墓底邊也是50×57米,高約22米,陵墓四門石獅及建筑物遺址土丘與永定陵相同,墓前石刻石人、石羊、石虎、石馬、石象等,東西對稱。
英宗趙曙之陵為永厚陵。
東距仁宗永昭陵約500米。今陵墓底邊50米×58米,高約20米。石刻造像與前面幾座相類似。
神宗趙頊之永裕陵。
今陵墓底邊57米×60米,高約17米。石刻造像亦與上面諸陵的相近。
哲宗趙煦之陵為永泰陵。
今陵墓底邊50米×55米,高約21米,其余情況與上面的也大致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