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了一個簡易的機場,花的錢不多。反正只是臨時用一下。
很快,一臺全新的戰機就被運輸了過來。劉少龍簽訂了一大堆協議,其中包括在美國領空內的飛行區域、飛行時長和飛行高度的協議。
第二天,劉少龍帶來了一名飛行員。
對方試飛了一下,確定飛機沒問題,劉少龍直接將這個人簽了下來,這個人成為了劉少龍的第一個飛行員。
這個人以前服役空軍,有一定的實戰經驗和駕駛技術,是劉少龍經過某位華人教授牽線認識的。
在接下來的半年里,劉少龍除了繼續發展經濟,其余的時間全部在培訓飛行員。
他招募的都是退役的空軍,予以重利,讓他們用這臺戰斗機練習。同時,劉少龍也在這些飛行員的指點下,學著駕駛戰斗機。
1940年8月。
劉少龍認為自己應該準備回國了,于是,開始了自己在美國的最后一步計劃。
他處理掉大量的產業,將之全部換成美金。
他銀行賬戶上的美金數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增長著。
除了留給貧民窟謀生的部分產業之外,劉少龍還給扎克幾個人留下了一筆錢,讓他們繼續帶著其他黑人們發展。
最后,劉少龍拿著幾口油田,再一次光臨了華盛頓。
這一次他的目的,不僅是戰斗機,還有航母。
日本人的飛機是有專門的航母停泊的,所以難以打擊。
回想一下大轟炸里的劇情,**的機場被日軍的飛機偷襲。可是**卻沒有機會偷襲日本的機場。
因為固定的機場位置很容易暴露,一旦暴露,遭受對方的轟炸之后,就是全軍覆沒。
停在地面上的戰斗機,和刀俎上的魚肉是沒有區別的。
要杜絕這種情況出現,就需要一艘航母。
買戰斗機的錢,劉少龍剛到美國一年,就已經賺夠了。他的目標是十架新式美國戰斗機。
可是光有戰機還不行。于是他又花了這么長的時間繼續賺錢,現在終于勉強賺夠了買一艘航母的錢。
購買航母,比購買戰斗機不知道要困難多少倍。但是劉少龍是鐵了心要的,必須要得到。
在經歷了買戰斗機的困難之后,這一年多他就不斷地積累人脈關系。現在,是到了將這些人脈關系全部發揮作用的時刻了。
到了十一月,劉少龍通過各種關系努力了三個月,可還是沒用。不管他開出多少價錢,美國政府方面始終是拒絕的。
他們倒是愿意以劉少龍開出的百分之八十價格,賣給他一艘完整的故障航母。
這哪行?劉少龍又不會修,他要的是能開動的,好的航母。
劉少龍很清楚,對方是擔心自己竊取他們的航母技術。
如今世界上,能造出航母的國家屈指可數。只要造出了航空母艦,無論是對領空還是領海的控制力度都會得到空前的提高。
換一步說,有了航母,遠程空戰才有了可能。
面對美國政府的僵持態度,劉少龍抱著不成事不罷休的決心,不斷通過自己的人脈關系,最終打通了一條成功可能性很低的道路。
租賃航母。
這是一位作家朋友提議的,他建議劉少龍換個方向思考,比如,租賃。
于是,劉少龍卷土重來,他不再要求購買航母,而是租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