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猜中了劉表等人要做事,荊州土著會掣肘。
但問題是,他猜到了前者,卻沒有想到劉表奉行的守土戰略及平衡麾下的問題。
簡而言之,林辰做出計劃的時候,忽略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張羨。
按照歷史記載,這貨在建安年間的時候,便不斷和劉表進行沖突了。
建安三年時,張羨直接反了。
而林辰制定計劃的時候,張羨還沒有和劉表產生大的沖突。
這當中差了一個多月。
但就因為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結果。
前者,也就是張繡被劉表輕易接納了,而后者,也就是劉備,則是被拒之門外了。
當然。
林辰要是知道的話,他或許會覺得慶幸。
畢竟,眼下的劉備,那才是真正有了爭鋒天下的力量。
而若是按他早期的計劃來,劉備的勢力要發展,首先就得打通大別山了。
但這可不是一樁簡單小事。
……
雙方間的爭鋒,又一次開始了。
王威在龐季站出來后,便愈發強勢,到而今,更是冷笑著道:“呵,你伊機伯怕是和劉備有什么暗中的接觸吧?”
“你你你!”伊籍氣的雙目盡赤,怒吼道:“豎子不足與謀!”
“好了!”
劉表開口了。
他本來是想看戲的,可是事情的發展,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之外了。
尤其是王威所言,他更是極為的不屑。
伊籍他還是知道的,這人是他同鄉,再怎么著都不可能背叛他。
“主公。”
爭吵的雙方,趕忙同時回過頭行禮。
“如今不是爭吵的時候,更何況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再來爭吵,也無益處!”
劉表隨口將基調定下,轉而瞇著眼睛道:“眼下還是想想該如何對待劉備才是關鍵,嗯,子柔,你且來說說。”
“經過之前的諸多事情,想來大家也該知道,劉備此人最是看重大義名分了吧?”
蒯良站了出來,一言將眾人壓下后,對劉表道:“因而,良贊同機伯之說,該與此人和睦,同時派出一支部隊,與其共同援護天子。”
“劉備確實看重大義名分。”
劉表思索片刻后,點了點頭,算是贊同蒯良的說法,隨即他便掃視眾人道:“諸位覺得,子柔之策如何?”
“威附…”
“義沾染疾病,身體不適,懇請主公放我歸家修養。”
王威“議”字尚沒出口,另一邊的鄧義卻直接開口將他打斷了。
“子孝既是身體不適,便且去吧。”劉表笑容滿面地揮了揮手。
鄧義點頭,行禮道:“義,告退。”
“諸位繼續。”
待鄧義離開,劉表笑著道:“可是有人反對子柔之策?若是有,不必藏著掖著,可直說。”
“(龐)季,附議。”
“(伊)籍,附議。”
“(蔡)中,附議。”
“(蒯)越,附議。”
……
“好,既然無人反對,那便照子柔所言行事。”
劉表一指伊籍,道:“出使之事,便麻煩機伯走上一遭了,且告訴他劉備,我愿與其和談,并欲與其同出一師,馳援天子。”
伊籍上前一步,道:“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