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查理的建議,林德曼和阿諾爾并沒有馬上給出回應,商人天生趨利避害的本能讓他們在對付出長期投資而沒有實質性的回報的事情上謹慎又謹慎。
兩人先是對視一眼,交換了一下眼神,隨后就見阿諾爾說道:“總統閣下,您的建議我們會回去考慮的,不過對于推廣義務教育這件事情上,我認為還是應該由國民議會投票表決通過再來決定吧。”
說完,他撫胸行禮,向查理辭別,林德曼也行了個禮,跟著他一起離去,等兩人走后,亞森才神情復雜地上前一步,開口說話。
“總統閣下,恩哥特王國的外交總管比利·弗洛爾親自來訪,表示愿意與我國展開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制約希爾迪王國的勢力。”
“多領域的合作?具體是哪些?”查理反問道,同時也在腦海中搜索著關于恩哥特王國的信息。
恩哥特王國位于希爾迪王國的北部,兩國經常爆發小規模戰爭,彼此之間積怨頗深,不過因為恩哥特王國實力遠遜于后者,導致后者的主要目標還是放在魯蒙共和國身上。
在戰敗之后,重新積蓄了一年的軍力,想要找回面子但又不敢獨自與魯蒙共和國開戰的希爾迪人便將目光投向了北邊一直仇視自己的小國,準備拿恩哥特王國出出氣,找回一下自信,順便通過戰爭的方式讓恩哥特人挽回他們的損失。
所謂柿子要挑軟的捏,這一點希爾迪人還是非常清楚的。
在聽聞希爾迪王國準備對自己開戰以后,恩哥特人一邊整軍備戰,一邊將注意打到了宿敵南邊的那個國家,并讓外交總管親自出馬,希望能夠說服魯蒙共和國站在自己這一邊,再不濟也能遏制住希爾迪王國的北上意圖。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點不僅恩哥特人想到了,聽完亞森匯報的查理也第一時間想到了。
在大革命以后,王國時期的一切外交關系都被廢除,魯蒙共和國此時除了維持著和恩克蘭共和國之間的官方貿易以外,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現在有一個國家主動向他們示好,愿意向他們靠攏,查理也不想放過這個機會。
亞森在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將手中的文件遞給查理,在后者接過并查看的同時,他介紹道:“恩哥特王國愿以降低百分之三十的關稅和我國展開由官方主導的貿易,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并在兩國首都設立外交官辦事處。”
這里的外交官辦事處便是后世的大使館的前身了,一般來說只有交好的國家之間才會設立——外交官辦事處其實并不單純的只是處理外交事務,他們有時候還會兼顧諜報工作,這也是后世經常看見外交官員被以間諜罪驅逐出境的原因。
亞森說的只是其中的三點,文件內還寫了更多的合作想法,通過上面的內容查理可以看出恩哥特王國的誠意和大戰當即的緊張感。
看來,為了抵抗希爾迪王國的進攻,他們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這個敵人的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