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水雷早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了,并且在世界各國的交戰史中多次出現,不過這個時代的水雷還是屬于那種較為簡陋的早期水雷,只要被觸碰到就會爆炸,其爆炸的威力能夠輕而易舉地將一艘戰艦的船底炸出一個大洞,海水瘋狂涌入,連堵都堵不上,最后只能棄船逃生。
當然了,因為技術條件還很簡陋,所以水雷的保質期很短,也極其不可靠,任何情況都有可能導致它爆炸,因此雖然它的威力很大,卻也沒有成為各國海軍重視的技術,一般來說使用水雷的一方都是海軍實力較弱的一方,只能依靠這種輔助品來抵擋敵軍優勢海軍的進攻。
很巧合的是,魯蒙海軍的海軍倉庫內一直都有存放著一批水雷,因此查理便下令在逃回來的雙桅快帆船修復好以后,便讓他們攜帶水雷出海投放,而在同時,為了以防萬一,沿海海岸線也要修筑炮臺,保衛港口與造船廠的安全。
……
在查理的授意和國家宣傳機器的推波助瀾之下,恩克蘭共和國不宣而戰偷襲本國海軍,導致海軍險些全軍覆沒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國,也和輜重運輸隊一起被送往了北方戰場,頓時引起全國一片嘩然。
不僅魯蒙國民們對恩克蘭共和國的敵對情緒一時間升至頂峰,南方各地的平民再次出現踴躍參與國民軍的浪潮,在北方戰場上與希爾迪人和貝基人作戰的軍隊也是同仇敵愾,因為查理在宣傳中很巧妙了透露出了恩克蘭人宣戰的背后很有可能是有著希爾迪人的影子。
因此,前線軍隊對希爾迪人的仇恨再次增加,連帶著士氣與戰意也極大的提升,每個士兵都憋著一口氣,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擊敗希爾迪人,終結北方戰場的戰爭,然后揮師南下,向“背叛”他們的恩克蘭共和國復仇。
沒錯,就是“背叛”。
這個說法同樣也是來自查理的宣傳,在他的宣傳中,魯蒙共和國被描繪成一個慷慨大方,向恩克蘭共和國源源不斷輸送貿易商品,讓后者的商人賺得盆滿缽滿的“冤大頭”,但恩克蘭人并不理會他們的情誼,反而用從魯蒙人身上賺來的錢打造成輕武器和火炮,建造戰艦,成為攻擊魯蒙共和國的利器。
在沒有發達的互聯網的時代,人民可以說是愚昧的,他們唯一獲得外界消息的來源就是報紙和政府的宣傳,而在這兩者都在向他們傳輸同樣的信息時,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相信,并奉之為真理。
因此,一直到6月20日,只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魯蒙共和國的國家機器全速運轉,不僅又一次征募了七個師四萬多人的兵力,還在南方各地拉起了總數超過十萬的國民軍士兵。
這些國民軍士兵大多參與了前兩次國家內戰,他們在放下武器的時候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市民,而在拿起武器重返隊列后,便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了。
恩克蘭議會永遠都不會想到,自己居然招惹了這么可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