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恩克蘭軍隊的攻勢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城鎮都落入他們的控制之下,正面對抗中無法獲勝的貝溫國民軍撤出城鎮,轉而在野外同入侵者打起了游擊戰。
國民軍的游擊戰術還很幼稚,用查理的眼光來看,他們的游擊戰簡直可以用小打小鬧來形容,也就是恩克蘭軍隊從來沒應付過這樣的敵人才吃了點虧,要是換上別的國家的軍隊來,國民軍只怕是被直接摁著打。
不過,有了查理傳授下去的十六字訣,將口訣融入戰術體系并貫徹落實的貝溫國民軍的戰斗力一定能夠直線上升,打爆恩克蘭入侵者不敢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讓恩克蘭人焦頭爛額還是沒問題的。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在查理的口訣傳到貝溫國民軍軍中,并由使者向國民軍各部的指揮官說明解釋口訣的含義和用法后,貝溫國民軍便開始漫長的游擊作戰生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十六個字并不難理解,國民軍的士兵們本就不愚笨,在理解了這個戰術以后,他們輕而易舉地就將其運用在接下來的作戰之中。
于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初步占領貝溫省大部分領地的恩克蘭軍隊在離開城市后就再次遭到了大量貝溫游擊隊的襲擊。
游擊隊一改以往的耿直的作戰風格,他們按照查理的吩咐,將兵力分散開來,而后很好的將敵進我退這一原則運用到底,并加以改良,他們在遭到恩克蘭騎兵或獵兵追擊的時候通常會佯裝潰敗,將敵人引誘到事先設置的伏擊圈內進行圍剿,確保無人生還。
不僅如此,在恩克蘭軍隊停止行軍,臨時駐扎修整的時候,他們也會如雨后春筍般從四面八方冒出來,向修整的恩克蘭軍隊發起進攻。
一開始還會有士兵沖上頭不管不顧地一頭栽進敵軍營地里被全殲的事情發生,不過隨著作戰次數的增加,游擊隊的士兵們也能控制自己的進攻**,讓佯攻成為真正的佯攻,而不是演變為強攻。
在敵軍駐扎的時候,貝溫游擊隊或是靠佯攻來襲擾敵人,或是干脆在外面時不時地開幾槍,讓恩克蘭士兵沒辦法好好地睡一覺,連續幾天晚上都是如此,讓恩克蘭士兵們苦不堪言,疲憊不堪。
恩克蘭軍隊的指揮官也不是沒有想過要驅散那些煩人的蒼蠅,可他們派出去驅散的部隊每次都是有去無回,偶爾能夠回來的,也是僥幸從伏擊中逃回來的幸運兒,渾身血污的他們將親身遭遇向戰友們一說,更加激起了士兵們的恐懼情緒。
連續幾個晚上都會有貝溫游擊隊在外面騷擾,恩克蘭士兵也從一開始的緊張逐漸變成了麻木,到了第三天第四天,他們聽見外面的槍聲也不會急吼吼地爬起來備戰了,只是抱怨著翻了個身子,繼續睡覺。
軍隊指揮官對此也深感無奈,他并不認為那些懦弱的只敢騷擾他們的敵人敢發起強攻,也就只留下必要的哨兵,便讓士兵們好好睡一覺了,他也知道如果繼續讓士兵們的神經繃緊,將會出現災難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