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希爾迪政府極力想要辟謠,但他們根本拿不出這個傳言是虛假的證據,內閣大臣們幾乎跑光了,剩下的外交大臣對此只能無能為力,更加坐實了國王出逃的謠言。
而后,大量貴族和富商趁著魯蒙軍隊還未將前往北方的道路封鎖,盡可能地帶著家產逃離了這座城市,留下那些無處可去的中產市民和貧民,街上一片兵荒馬亂的氛圍,除非必要,都沒有人敢走出安全的家門。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被拉壯丁充入守城民兵的本地市民們也都趁亂帶著武器逃離了訓練營,回到家中準備等待魯蒙軍隊的入城。而在城外作戰的希爾迪軍隊也受到了影響,每天晚上都有士兵趁著夜色的掩護逃離戰場,進入地形復雜的城市里,成為失去約束的逃兵。
在國王出逃的打擊下,前線士兵抵抗的戰意遭到了極大的打擊,越來越多士兵當了逃兵,軍隊高層想要阻止這一逃兵浪潮,但是用以約束控制士兵的基層軍官早在戰斗中因為魯蒙獵兵的狙殺戰術而損失慘重,他們就算火線提拔新的軍官上來,也無濟于事。
更致命的是,在獲得特工提供的情報后,進攻中的魯蒙軍隊高層及時調整了戰術,選擇以攻心為上,讓士兵們用希爾迪語言大聲向陣地內的希軍士兵勸降,告訴他們國王已經逃跑了,他們沒必要繼續抵抗下去,只要他們愿意投降,抵抗的罪行將會得到赦免,他們很快就能回到家鄉。
國王出逃、提前回家。這兩個希軍士兵最渴望的點觸動了許多人,一時間,投降的呼聲在前線軍中被提至頂峰,不僅是底層士兵渴望和平,被獵兵殺得人人自危的軍官們也自發集合起來向上級提出投降的請求——在整場戰爭中,軍官的陣亡率居高不下,要是戰爭還不能結束,他們也要跟著當逃兵了!
不管前線的希軍準備不準備投降,魯蒙軍隊仍然在向他們發起進攻,在軍中普遍軍心動搖的情況下,希軍陣地不斷被奪下,他們的防線也不斷后退,最后一直退到城市邊緣才退無可退。
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隨著第一支部隊的指揮官率先宣布向魯蒙軍隊投降,希軍的其他部隊也陸續放下武器,走出陣地,向勸降的魯蒙軍隊投降。
其中一些部隊的指揮官不愿意投降,他們下令撤入城內,依托先前構筑的街壘與敵人進行巷戰,但隨后被部分軍官領導著士兵發動兵變,將負隅頑抗的指揮官抓捕或是擊斃,而后也跟著向敵人投降。
被三面合圍的希爾迪軍隊沒有退路了,除非他們能夠穿過城區從北方離開,也正因如此,眼見勝利無望的各部隊指揮官才打定主意,宣布投降。
1754年8月11日,這一天注定要被記載進魯蒙、希爾迪兩國的史冊之中。
在城外軍隊悉數投降后,希爾迪王國外交部長宣布希倫斯城將設為不抵抗城市,隨后魯蒙第二軍和第四軍分別從三個方向的入城主干道進入希倫斯城這一古老的首都。
正如政府的宣言一般,沒有任何一支武裝部隊出現在街上抵抗魯蒙軍隊的入城,身著青藍色軍裝的線列步兵們踏著整齊的步伐進入城市中心的王宮,最后將國旗高高插在王宮城墻的塔樓之上。
希倫斯城,終于淪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