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迪王國北部,埃卡爾市。
自希倫斯淪陷以后,希爾迪王國的王室和內閣政府都遷往此地,他們在這座北方最繁華的城市遙控指揮各地的抵抗戰斗,同時也在等待著前往安克頓市提出停戰議和協議的外交大臣的消息。
然而,他們等待的外交大臣并沒有帶給他們想要的結果,在坐了好幾天的冷板凳以后,可憐的大臣甚至沒能見到外交部長亞森一面就被毫不留情地趕出了安克頓市,狼狽地回到了埃卡爾市。
外交大臣的回來也代表了和平談判的破裂,希爾迪政府終于放棄了通過外交取得和平的幻想,希爾迪國王隨即在埃卡爾市正式宣布,將堅決抵抗魯蒙人的野蠻侵略,動員全國人民加入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保衛國家、保衛家園。
在抵抗宣言發布的第二天,希爾迪政府就下令在北方未淪陷區再次征召十萬新兵,為了起到表率作用,老國王親自將他的十個兒子送入軍營,用以號召更多平民應征入伍。
王室的這套作態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南部領土盡失,首都淪陷的背景下,全國軍民的抵抗熱情實際上并不高,軍中軍心動蕩,人們都在為魯蒙軍隊那幾乎不可戰勝的傳說而感到戰栗——自從戰爭爆發以后,魯蒙軍隊在北方戰場就從未打過敗仗,這在某些迷信的人看來,他們就是有著圣靈的庇護。
不過,王子們都參戰了,還是有一些青年受到了鼓舞也主動應征入伍,但這對于十萬新兵的名額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為了確保兵員充足,陸軍大臣提出了一個“餿主意”。
那就是強征入伍。
和某運輸大隊大隊長一樣,在前線軍隊缺乏兵員的情況下,陸軍大臣提出了對青年進行強征的主意,既然很少有人主動參軍,那他們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兵去逛一圈,看見適齡青年就擄走,抓進訓練營訓練一個月就送上戰場。
首都都已經淪陷了,正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既然那幫屁民不愿意主動為國效力,那就不要怪他們不客氣了!
陸軍大臣的這個主意一開始遭到了好幾位內閣大臣的反對,但隨著魯蒙軍隊三個軍的步步緊逼,征兵計劃遲遲沒有得到突破性的進展,肉食者老爺們終于坐不住了,他們采納了陸軍大臣的提議,下令強征兵員。
在這個提議被采納以后,各軍的兵站營士兵紛紛出動,去將適齡男性青年抓走,短時間內就抓走了一大批青年,而同時,假借征兵名義的搶劫、強奸等等暴行也因此出現,治安案件頻發,民間對軍隊的怨念日益增加。
潛伏在希爾迪國內的魯蒙特工也抓住了這一時機,他們發揮出了見縫插針的本事,在各地煽風點火,宣傳軍隊的暴行,煽動平民拿起武器反抗軍隊,如果你以為他們只會嘴上功夫,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激化兩者之間的矛盾,他們還打扮成平民的模樣,主動襲擊抓人的士兵。
這幾乎是捅了馬蜂窩了。
在遭到襲擊后,氣急的軍隊便認為這是平民掀起的反抗,他們闖入附近的平民家中,逼問他們襲擊者的身份,但那些平民怎么可能會知道襲擊者的身份啊,他們矢口否認,在士兵的眼中卻是他們想要包庇襲擊者,災難因此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