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議員并不認同重建波爾斯蘭帝國,他們認為應該以魯蒙為主體,晉級為魯蒙帝國,至于這會給希爾迪人帶來什么樣的感受,他們并不在乎。
雙方就此展開一陣激烈的辯論,但這場辯論并沒能持續太久,因為查理本人親自下場了,他在共和衛隊的護送下走進議會,先是裝模作樣的聽取雙方的意見,隨后就對重建波爾斯蘭帝國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
看著他的表現,反對方頓時就明白了一切,他們沒有再繼續堅持下去,也就默認對方重建波爾斯蘭帝國的提議了。
議會全票通過的喜訊很快就被傳到共和廣場,參加游行請愿的市民和紅隊成員們隨即歡呼起來,不知人群中誰先喊了一句,沒過多久,整個廣場便被“查理萬歲”等口號淹沒。
……
國民議會的速度很快,在請愿通過的第二天,修憲委員會就被組建起來,又過了五天,這版被稱為《1754年憲法》的新憲法便正式公布。
這版新憲法在《1750年憲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多處更改,將總統制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專制君主制度,但卻保留國民議會,又將國民議會更名為參議院,作為輔助君主統治國家的機關。
最讓人關心的便是查理的頭銜,憲法規定,查理·克洛斯加冕為波爾斯蘭帝國皇帝,廢除魯蒙共和國總統和希爾迪王國國王這兩個國王級頭銜,僅保留波爾斯蘭帝國皇帝這一帝國級頭銜。
而作為波爾斯蘭帝國的第一任皇帝,查理也將被稱為“查理一世”。
此外,憲法還規定克洛斯家族為波爾斯蘭帝國的皇室,皇位須由克洛斯家族成員繼承。
新版的《1754年憲法》也可以稱為帝國第一憲法,后續修編的憲法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修修改改的。
“《1754年憲法》的頒布幾乎成為了西馬恩斯大洲局勢的轉折點,在此之后,只存在數年的魯蒙共和國被新的強大帝國取代,這一強大帝國也會在查理一世皇帝的領導下迅速稱霸整個西馬恩斯大洲極其周邊區域。”——貝納爾·馬塔,波爾斯蘭歷史學家,著有《魯蒙國家史》
“沒有人知道查理一世皇帝是依靠何種手段將魯蒙共和國從一個新生國家轉變為一個強大帝國的主體,哪怕是到了現在,關于查理一世的各種傳說依舊眾說紛紜,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具有說服力的答案。”——蘇妮·蒙松,波爾斯蘭歷史學家,波斯蘭大學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