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4年10月3日下午四時,恩克蘭國境一側不知名平原。
波爾斯蘭帝國的三個步兵師與兩個騎兵師將恩克蘭共和國一師一旅包圍在這處平坦開闊的平原之上,使得后者腹背受敵,不得不雙線列陣,備戰迎敵。
“我們被包圍了,該怎么辦?”
恩克蘭士兵們都陷入了絕望之中,他們看著身前身后都擺開進攻陣勢的敵人,只覺得突圍無望,今天很有可能會死在這里了。
哪怕是知道援軍正在趕來的路上,第六師師長哈珀也被焦慮和擔憂所困擾著,在過去的數個小時內,擋在他們身前的敵人從一開始的兩三千騎兵逐漸增加到五六千騎兵,后來更是加入了兩支軍旗林立的步兵師——若是光從雙方的兵力數量來看,帝國軍隊明顯超過他們兩倍有余。
這可真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哈珀推斷出來的兩軍兵力差距沒有太大的錯誤,事實上,將恩克蘭人包圍在此的帝國軍隊加起來就足足有著近三萬名士兵,而陷入重圍的恩克蘭人就只有一萬三千余士兵。
這和布倫南先前預判的敵軍人數有所出入,但也對整個戰局的走向無傷大雅,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會多損失一些人罷了。
在敵軍步兵師加入后,恩克蘭軍隊就開始緩慢改變陣型,從一開始的反騎兵空心方陣逐漸變成漫長的線列,軍中為數不多的八門火炮中的五門也被推到了陣前,進行裝填并調整射擊角度,準備射擊。
另外三門則是部署在了他們的身后,對抗一直追擊著他們的第五師,或許是他們覺得第五師的人數更少,所以部署的火炮可以少點,然而可笑的是,第五師帶上了他們所有的火炮,火炮數量遠遠高過恩克蘭人,而擋在后者面前的兩個步兵師沒有帶上任何一門火炮,他們只能以血肉之軀抵擋恩克蘭人的炮擊。
在將恩克蘭人團團包圍后,阿克曼他們并沒有急著發起進攻,而是召開了一場簡短的軍事會議,討論接下來的戰術。
作為胸甲騎兵的指揮官,布倫南少將立主親自率領麾下重裝騎兵發起正面沖鋒,為步兵打開一道缺口,但是他的提議很快就被阿克曼和第三師的師長洛倫佐·哈達德一起駁回,在敵軍步兵還保持著完整陣型的情況下讓騎兵從正面發起沖鋒,就算可以撕開敵軍戰線,也只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得不償失。
相較于昂貴的騎兵,他們寧愿讓更廉價的步兵承擔主攻任務。
很快,他們就做出了決定,讓兩個騎兵師迂回前往側翼待命,等發起進攻的步兵與敵軍接戰后,再由騎兵從側翼發起沖鋒,兩者配合,一舉擊潰敵人。
在發起進攻前,他們先派遣傳令兵向第五師的友軍傳達了進攻意見——等炮聲響起的同時,第五師便投入進攻,前后夾擊敵人。
“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