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白起。
秦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更是此刻秦國的定海神針。
從軍三十多載,先后攻城70馀座,殲滅近百萬敵軍,是秦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神話。
伊闋之戰大破魏韓二十四萬聯軍,一戰盡滅魏國武卒,攻陷楚國國都郢城。
五年前的長平之戰,更是重創趙國主力四十五萬,人屠之名,列國驚懼。
但此刻的白起卻看似病夫。
房間內,白起也不起身,冷眼望著前來傳令的范雎,毫不猶豫的拒絕道:“我身體有疾,不良于行,大王還是令派良將!”
“君上不出,奈邯鄲何?”范雎頓時一臉賠笑道:“邯鄲之危局,非君上不能解!”
白起斜著眼睛冷冷的盯著范雎,只看的后者心中發毛,雞皮疙瘩泛起,接著嘴角一翹,冷笑一聲:
“丞相之能,我亦深知,若至邯鄲,必能旗開得勝。”
范雎聞言一滯,旋即心中嗔怒不已,若不是秦王強令,他如何會來見白起。
原本進攻邯鄲的提議就是白起提出來的,只是他從中作梗才使得白起被罷免,但是他也是隨了嬴稷的心思而已。
“白起簡直是在找死。難道他就看不出來,大王已經忌憚他功高震主了嗎?老夫好意救他一命,卻沒想到此人竟然如此短視。”
“白起,不過如此!”
但是,范雎心中憤怒歸憤怒,面上卻是絲毫不露分毫,反而一甩袖袍,朝著白起一個大禮,言辭誠懇的道:
“我知君上心中對我怨恨,但請君上看在三十萬秦國士卒的面上,出征一戰!”
邯鄲之戰發展到現在這種程度,跟他范雎是有很大責任,若是秦國戰敗,他范雎也走到頭了。
因此,即便范雎嫉妒白起的功勞,但此刻不得不拉下臉來求白起。
能救邯鄲大軍者,非白起莫屬!
這不光是他這么想,就是秦王嬴稷也是這樣想。
可是此刻白起已經是徹底的息了出征的心思,任由范雎如何勸說都不在理會。
泥人還有三分火。
更何況身居丞相高位的范雎。
見白起油鹽不進,范雎當即直接撕破了臉,冷聲道:“今日不從大王,乃自取死也!”
言罷,范雎拂袖而去。
但白起卻始終面無表情,等到腳步遠去,才長嘆了一聲,望著外面的天空喃喃道:
“非吾不愿!然趙人恨不得生啖吾之血肉,我若出現邯鄲城外,趙國必定上下一心,秦軍必亡!”
忽然,一名少年急促走來,面帶擔憂的道:“父親,你已經數次拒絕大王,大王這次必定震怒,禍必至矣!”
白起的眼底閃過一抹自傲之色,摸著少年的頭顱,語氣鏗鏘的說道:
“大王肯定會震怒。但卻不會殺了為父,至少邯鄲之戰結束前,為父死不了。若秦敗于邯鄲,為父更不會死!”
少年見此,眼中頓時浮現了崇敬和孺慕之色,旋即就皺眉問道:“父親,難道邯鄲大軍真的要敗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邯鄲已經徹底攻不下了,就是我去也是一樣。”
頓時,少年驚詫的瞪大了眼睛,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父親會說出這樣的話語,口中卻是說道:“那上將軍以及三十萬大軍豈不是有覆滅之危?”
白起搖頭道:“王龁身經百戰,若是局面兇險,其定然會將大軍主動撤退至汾城,依靠汾水堅守,大軍絕不會覆滅。”
可少年卻是眉頭一皺,接續問道:“可上將軍大軍若是退走,裨將軍鄭安平所部大軍該如何?”
聽到這話,白起眼底寒光一閃,身上煞氣瞬間暴發,沉聲道:“為將者,慈不掌兵!必要之時,需行壯士斷腕之舉!”
聽到這話,白起看著面前若有所思的少年,眼底浮現了欣慰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