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敢殺羽,楚人絕不放過你!天涯海角,追殺到底!”
項羽雙拼命掙扎,但卻無法掙脫出對方束縛,雙目赤紅宛若要吃人般盯著陳麒麟威脅道。
陳麒麟微微猶豫了一下。
畢竟,項羽是個難得的大將,乃兵家“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物。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若項羽能夠改變立場,成為嬴政手下大將,助力大秦征戰八荒,橫掃歐亞,陳麒麟倒是可以饒對方一命。
讓項羽的命運軌跡,發生變化,陳麒麟覺得這是項羽最好的歸宿!
當然,若項羽要是拒絕效忠大秦,一定要造反、還誓要殺他的話,陳麒麟便只能宰了對方。
雖然,項羽在很多人心中是獨一無二的大英雄,但是,陳麒麟對此并不感冒!
他僅僅欣賞項羽的勇武而已,軍事才能確實不錯,項羽的其他方面卻并不怎么樣!
如不是司馬遷對項羽的偏愛,在史記中大書特書美化、英雄化項羽,他只能成為人人懼怕的惡魔!
司馬遷到底對項羽有多偏愛?
讀過史記的人都會發現,記載劉邦和項羽兩人的篇章,劉邦部分顯得很無聊,基本沒有什么可讀點。
難道劉邦就這么沒有東西可寫嗎?他可是從二流子完成驚天大逆襲成為開國皇帝的存在,本身就是傳奇,絕非常人!
劉邦與明朝開國之主朱元璋,都是平民皇帝,崛起于微末。
只是司馬遷不喜歡劉邦…
而項羽部分呢?
司馬遷幾乎將項羽寫成了一首詩,上升到了美學的高度。項羽走到生命終點時,演繹的《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是那樣的悲壯、凄美、令人感動!
司馬遷將項羽塑造成為一個浪漫、孤獨、悲壯的革命者,顯得是那樣可歌可泣!
令后人讀到史記中的項羽本紀部分,都會為項羽的豪邁悲壯而感動,他成為人們心中的遺憾,而被永遠銘記。
其實,以項羽的身份,根本進不了史記中專門用來記載帝王的“本紀”部分,而司馬遷卻破格將項羽放入本紀。
并且司馬遷還把項羽和上古賢明君王舜相提并論。
“舜目蓋重瞳子,羽目亦重瞳子。”
就是說,項羽和上古賢君舜一樣,都是重瞳。
由此足見,司馬遷對項羽的偏愛,甚至有些違背他作為史學家,應該秉持客觀、公正的職業素養!
有許多人懷疑,凄美的《霸王別姬》,很有可能是司馬遷杜撰的!
項羽被重兵包圍在垓下,無法帶侍妾虞姬突圍,又擔心自己的女人被人敵人抓住后,會給自己戴綠帽,驕傲、剛愎如項羽怎能容忍他人給自己戴綠帽,便親手殺了心愛的侍妾!
當然,至于歷史本來的面目怎么樣,已無從得知。
項羽一生屠城殺降以及坑卒多達六次,分別是襄城屠城、城陽大屠殺、新安大屠殺、咸陽大屠殺、破齊大屠殺、外黃大屠殺(因一個外黃小兒的厲害說辭而放棄了)。
項羽咸陽大屠殺、大焚燒,造成了巨大損失。
其他方面不說,中國絢爛的先秦文化就遭到毀滅性打擊。
秦在咸陽宮中保留下來的大量珍貴典籍孤本,都被項羽粗野的一把火燒光,導致無數杰出學者的畢生心血、千百年學術文化結晶,在這場大浩劫中毀于一旦。
大量原書沒了,只靠少量民間手抄本及口頭流傳,錯亂和遺漏不可避免。
于是《書經》(一般指《尚書》)出現兩種本子,《詩經》有三種,齊地流傳的《論語》與魯地不同,《春秋》有數家之多,其他的典籍更混亂…
儒家只剩孔、孟、荀三個孤點,道家經典源流面臨拷問,墨家的嚴密集團不知所終;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人們皆已不知其為誰何。
項羽負面的東西太多,如逼死老領導(楚懷王,既后來的義帝),放逐恩師范增,到處搞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