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臉上笑意收斂,肅然道:
“不瞞先生,本后想執掌大唐!”
陳麒麟道:
“武后,你現在不是已經在執掌大唐了嗎?”
“先生…本后的意思是,本后要做大唐的女帝!”武則天霸氣無比道。
此乃石破天驚之言。
原本,武則天以為先生得知她的野心后,定會震驚無比。
但是,陳麒麟對她的話,并沒有感到意外。
他也沒有接話,只是靜靜地看著武則天。
在華夏歷史上,武則天乃空前絕后的一代女皇,她顛覆大唐,卻又親手締造大唐的強盛。
她改寫天命,最終卻又不得不向命運妥協。
悠悠華夏歷史,雖不乏掌握實權的女性,但能像武則天一樣,以女性取得正統皇位的,再無第二人。
她是歷史,也是傳奇。
武則天能坐上皇位,與她自身的才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首先,武則天手段,穩準狠。
武則天說過“我能制之(桀驁不馴的烈馬),然需三物,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
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
野有遺賢,宰相之過也。”
當初高宗想廢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但遭到宰相團的反對。
高宗親舅舅長孫無忌及反對的大臣,因為這些事情,后來統統被貶和流放,最后還被武則天逼得自盡,趕盡殺絕。
武則天對待反對他的人,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殺、貶、流放”,而且每次都做的穩、準、狠。
后來朝堂里就沒有阻止她的人了,都開始順著她的意愿行事,武則天得以順利的稱帝。
其次,武則天會看人、用人。
武則天掌管朝政后,任用了諸多賢臣治理天下,在歷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稱,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
如婁師德、狄仁杰等著名賢臣均在其列,后來的“開元賢相”姚崇和宋璟也是由武則天提拔起來的。
武則天善于用人還體現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創新。
她改革科舉,提高進士科地位,舉行殿試,開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多種制度。
讓大批出身寒門的子弟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
武則天登基之初,就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策問,派遣10名“存撫使”巡撫諸道,推舉人才,一年后共舉薦10余人。
武則天對有才能的人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為試鳳閣舍人、給事中,或為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
我國古代試官制度自此始。
最后,武則天精權術,善利用小人。
武則天利用小人,玩弄權術,來一步步達到自己政治目的。
她先用周興,索元禮來打擊唐朝宗室貴族,后利用來俊臣鏟除異己。
這些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人,毫無禮義廉恥,不分青紅皂白。
而這正是這些小人,在武則天君臨天下中起著重要作用。
武則天重用小人,但沒有被小人操作,她對于這些人有著絕對的控制權。
壞事、惡事讓這些小人物去做。
得罪人的事情,也讓小人去背鍋。
而她自己則穩坐釣魚臺。
這也就導致周興,索元禮等人,過于飛揚跋扈,鬧得朝局動蕩不安,朝中官員整日誠惶誠恐。
最后武則天以順應天意處死周興等人。
武則天的這波操作反而得到了朝中官員,和李唐皇室的擁戴。
這些小人在武則天眼中,只是自己的政治工具,用之即來,棄之即去,而她本人卻將整個朝政,乃至整個帝國操縱在自己的手中。
可見武則天個人謀略、權術之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