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觀。
在這個時期并不多見。
據史載。
唐國建國以來,少有以筑京觀來威懾敵人。
說來,這也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認為此道有違天道,所以禁止各軍在征伐戰爭之中筑京觀。
可他卻是忘了。
在唐國建國頭一年,也就是唐高祖在位的武德元年,就因隴西割據勢力的薛舉進攻唐國邊界后,斬唐軍兩萬余。
后被薛舉收集唐軍尸體筑了一座京觀。
而再往后。
就是李世民去世之后的事情了。
據新/舊唐書所提,除去唐高祖李淵在位之時的這一座京觀計算,唐國總計僅筑過八座京觀。
這八座京觀,皆是因為反侵襲,反叛亂,或者生亂而筑的京觀。
不過。
這八座當中,還有一座京觀,卻非唐國所筑,乃是南詔國所筑。
當年,也就是天寶十載(七五一年)。
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發動對南詔國叛離的戰事。
也就是那一戰,唐軍戰死六萬余將士。
也正是那一戰,南詔國君閣邏鳳讓部將收集唐軍尸體,筑就京觀。
而在天寶十三載之時(七五四年),劍南留后李宓率兵七萬擊南詔,兵敗。
不過。
這一次,南詔國到是沒有再筑京觀,到是弄了不少萬人坑、萬人冢或者千人坑,叫個‘大唐天寶戰士冢’,并且立碑彰功。
不過,這樣的萬人冢或者千人坑,可以說是變像的京觀了。
明朝云南點兵官鄧子龍將軍到大理之后,曾為其題詩。
唐將南征以捷聞,誰憐枯骨臥黃昏。
唯有蒼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
至今。
大理市下關鎮中心,還有著這座‘萬人冢’。
話不再表,回正題。
當南詔那一溜的兵士一見到江對岸樹立的那座京觀之后,嚇得有些魂不附體。
原因,自然是因為他們知道,京觀代表著什么。
況且,他們也曾去過他們國家的都城羊苴咩城,見過那些個京觀。
而今。
在這江對岸突現一座如此高大的京觀來,這讓他們有些無法接受,同時,也無法相信眼前的這一幕。
“快走,出事了,肯定是出事了。”那兵曹反應過來后,急忙大喊,并且抽腿回退。
眾人一聽兵曹之言,不顧自己驚慌失措的,趕緊往著回路退去。
在退去之時,這腳也隨之被拌住,連連摔了數個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