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崔玉一直盯到一些隨從人員。
總之。
誰也別想半路消失。
此時的會川城中,李炎一直在關注著南詔國的消息。
某日。
李炎聽完時寬匯總的南詔國情報后,皺著眉頭問道:“時寬,你是說南詔國那邊最近在集結糧草?甚至開始征調各兵馬了?那王嵯巔呢?他可有回援?”
“回殿下,目前所得的消息中,還未有王嵯巔回援的可能。我已特意讓寧宇道長派人去觀望王嵯巔的動向了,而寧宇道長也說了,王嵯巔目前已經攻下驃國數城,擄獲了百姓上萬。而且,消息言,王嵯巔的動向依然還是在攻打驃國。”時寬回道。
李炎想不通。
總覺得南詔國的消息有問題。
王嵯巔帶著三萬人馬攻打驃國,雖攻下數城了,可如果南詔國已經知道了唐國攻打南詔的消息后,不是應該第一時間召回王嵯巔他們嗎?怎么還放任著王嵯巔繼續攻打驃國呢?
李炎已經滅了南詔近三萬五千兵馬了。
南詔國君要是還不集結所有兵馬應對李炎,那他可就真有些傻蛋了。
李炎依然不解,“時寬,你說王嵯巔此人不回援,是覺得我西川好對付,還是他另有所圖?”
“殿下,依我看,王嵯巔此人肯定得到了南詔國君的召令的。而他王嵯巔依然帶兵攻打驃國不回援,想來怕是有所圖了。殿下應該知道王嵯巔此人的為人,此人絕不甘心屈于他人之下,我肯定他王嵯巔必是有所圖的。”時寬繼續回道。
李炎不擔心南詔國其他的大軍將,到是對王嵯巔很是上心。
因為李炎知道,王嵯巔此人不好對付,而且異常的狡猾,手底之下更是有五萬兵馬。
王嵯巔敢與南詔國君平起平坐,足以說明,王嵯巔此人的野心之大。
李炎繼續思索著,心中同時也在計算著南詔國兵馬情況。
自己滅了南詔國近三萬五千兵馬,王嵯巔又帶著三萬兵馬去攻打驃國。
到如今,南詔國的兵馬人數還有六萬五千兵馬。
再除去王嵯巔控制的兩萬留守于弄棟節度的兵馬,南詔國君晟豐祐能動用的兵馬人數,也只有四萬五千人。
當然。
李炎可以肯定,晟豐祐想要反撲,這四萬五千人肯定是不可能全部用上的,最多只會派出兩萬人出來。
不過。
李炎也知道,南詔國實行的乃是府兵制,雖說南詔國的兵力只有十三萬,但真要是發動全面戰爭的話,南詔國能征調的兵馬絕對不止這么一點,其兵馬人數肯定會達到二十萬,甚至三十萬也不是沒有可能。
一想到這些,李炎立馬向著時寬吩咐道:“時寬,傳令寧宇,讓他著重關注一下南詔國兵馬征調情況,還有王嵯巔的動靜。另外,讓寧宇再派人查一下南詔國糧草的動向。”
“是,殿下,我這就去給寧宇道長傳信去。”時寬懂了李炎命令中的意思,敬了一個軍禮后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