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眾朝官們也好,還是對于宦官一系人的來說也罷。
南詔對于他們而言,還真不是一個好地方。
叢林密布,而且瘴氣橫生,民族之多。
整個南詔,可謂是混亂不堪。
以前,南詔歸附于唐國之時,唐國也只是派了一些官吏作為輔助官員,來幫助南詔發展,或者學習唐國文化等等。
到個時候,南詔也只是唐國的附屬,但卻根本一直都未歸附于唐國。
而且。
南詔之地,本就不是一個好地方,且又是位于橫斷山脈,這也使得眾朝官們根本也沒有把南詔當一回事。
不過。
李炎到是跟李昂提過,關于南詔的路該如何走的設想。
李昂聽過后,也只是把南詔之事丟給李炎去處理,他好像對南詔也如那些朝官們一樣,興趣不大。
兩月后。
李炎離開西川,前往南詔。
還未到南詔原都城羊苴咩城之時,眾南詔人好像有人組織似的,出城迎接李炎的回歸。
那個場面,讓李炎大驚失色。
不過。
當李炎見一眾從西川選來的官吏之后,又得了他們的解釋,李炎這才明白,這些南詔人為何會出城迎接自己了。
回到了南詔后。
李炎這才開始真正的忙碌了起來。
南詔與吐蕃交界處,李炎把豺軍調了過去,嚴防死守吐蕃國。
李炎不怕吐蕃國。
但吐蕃國的這些土司們,時不時總要打一下秋風,李炎不得不派豺軍去駐守,嚴防死守南詔邊境,以防吐蕃各土司們侵入南詔。
當下的南詔,那可是他李炎的地盤,他可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國家入侵南詔。
至于南邊也好,還是西南邊也罷。
李炎根本不擔心這些個小國敢派兵來攻擊屬于自己的南詔。
而且,李炎還分派了豹軍三團,以及四團一眾人分守于這兩邊,同時,更是阻建起了一個大軍團。
而這個大軍團,其基本都是南詔人,僅有軍官乃是李炎的人。
李炎忙。
很忙。
南詔太多的事情要忙了。
而這一忙,就是三年。
三年下來。
南詔已是變了一個樣。
人口有所增長之外,經濟也有所增長。
會川都督府與西川的關口,已經開放。
但僅把會川都督府開放,而瀘水之南的南詔,依然還是關閉著。
同時,南詔與周邊各國,也在三年前建立了貿易。
南詔已經沒有了府兵制,與著唐國一樣,實行了募兵制,這是李炎所改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