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報道不僅在球迷間引起了很大反響,也是一顆炸彈直接扔進了媒體人群里。
央視和某浪都有反應快速的媒體人提出和NCAA談轉播的事情。
NBA現在在國內影響力巨大,已經被開發的很完全,而且蒸蒸日上。
但是NCAA還是一塊全新的蛋糕,誰先搶占就是誰賺到。
這其中某浪那邊有一個解說員比所有人都積極,而且他不單單是因為利益的問題。
而是,一種執念!
“如果現在談長期合作來不及,我們可以一場一場比賽買的,瘋三的比賽這么買也劃算。
如果沒人可以去談,我可以去,我馬上就可以去!”
看著眼前人執著的態度,領導最后點頭了,給了他一個價格底線,讓他自己談去了。
……
第二天一大早,教練組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電視機搬進了訓練館,然后讓所有人一起坐著看比賽錄像。
“瘋三”每場比賽的情況都不一樣。
那不單單是對手不同,而是所面臨的情況都天差地別。
比如德州大學下一輪要對陣的北卡。
雖然在之前他們已經預見到可能會對上,但那僅僅是可能。
因為“瘋三”冷門大多,如果你為了打一個潛在對手做了很多準備的話,可能到最后會準備了個寂寞。
至于所有潛在對手都做準備那也是不現實的。
精力不夠什么的先不說,這不就是翻版的“我已經在考慮下一輪的對手”?
你都不確定你自己能不能打到那時候!
尤其是第二輪的時候,這種情況會變得很明顯。
第一輪的對手是早就確定的,你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訓練,然后做應對。
就像德州大學那樣,甚至都有時間去練一個新的打法。
那最終也讓他們打出奇效,爆冷成功。
但是第二輪和第一輪中間就只間隔了一天,這也就意味著只能硬碰硬了。
這里順便要提一下瘋三的賽程,它也細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第一輪和第二輪,決出甜蜜16強;
第二階段是第三輪和第四輪,決出最終四強;
第三階段是第五輪和第六輪,決出最終冠軍;
每個階段之間有5天休息和準備時間,而且每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媒體的報道和比賽的轉播也會隨之變多。
所以第二輪、第四輪都異常關鍵,因為贏了就代表著進入到一個更高的舞臺。
林影看的很認真。
北卡大學的打法和喬治城大學完全不同。
一支籃球隊在建隊的時候一般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根據球隊現有的陣容,打造適合他們的戰術體系;
而另外一種,是根據球隊現有的戰術體系,尋找到合適的球員。
這兩種建隊思路都存在,各有利弊。
在NCAA比較普遍的是第二種。
這也是聯賽特色,NCAA有很多教練都是一干就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他們早已經將自己的戰術融入到球隊,再加上NCAA每年都招生,這么操作也很方便。
這樣組建起來的球隊默契度大,哪怕第一年沒奪冠,后面發育起來也可以。